沉浸式|突破传统限制的沉浸式戏剧为何走红?

_本文原题是:沉浸式戏剧为何走红
沉浸式|突破传统限制的沉浸式戏剧为何走红?
文章图片
古风沉浸式戏剧《青麓幽鸣·青木篇》剧照 资料图片
沉浸式|突破传统限制的沉浸式戏剧为何走红?
文章图片
《那年八一》剧照 资料图片
沉浸式|突破传统限制的沉浸式戏剧为何走红?
文章图片
《浮生六记》园林版剧照 资料图片
“点——灯——”当参观者戴上实习研究员的工牌,齐声喊出“启动密码”后,一场沉浸式的文物修复之旅就正式开始了 。
这是目前正在北京市光科技馆举办的“张灯结彩——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灯具珍品展”上的场景 。以沉浸式演艺的形式办一场文物展览,正是这个展览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并一再延长展期的原因 。在这里,观众既是参观者,也是参与者,可以向文物讲解员提问,也可以通过屏幕和古人来一场隔空对话 。
近年来,随着沉浸式业态的走红,戏剧正在和博物馆、酒吧、餐厅及各类新型文化空间“邂逅”,产生了丰富的化学反应,碰撞出了更多新的戏剧观看和互动体验形式,成为年轻人中的一种新风向,也让戏剧这种传统的舞台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
引人入胜的复调叙事
什么是沉浸式戏剧?
沉浸式戏剧又名浸入式戏剧 。在特定的演剧空间里,观众可以主动探索剧情,跟随演员行走,拿起道具翻看,甚至可以引领演员和其他观众发展出新的剧情线索 。
2016年,《不眠之夜》在上海首演,一时成为现象级产品 。主创通过对上海市区一栋烂尾楼的改造,完成了场馆设置 。在五层楼的剧场里,几十个房间几乎同时上演不同剧情,观众被剧情吸引,跟随演员脚步楼上楼下四处探索 。迄今为止,这台引进自纽约、改编自《麦克白》的沉浸式戏剧已连续上演1000多场,平均上座率达95% 。
与此同时,从改编到原创,从模仿到创新,越来越多沉浸式戏剧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也让更多人接受与喜爱这种新的演出形式 。
近年来,不少传统业态也感受到了沉浸式戏剧的“魔力” 。去年国庆期间,一部名为《那年八一》的戏剧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上演 。在剧中,观众可以选择新兵、学生、市民等角色,换上相应服装,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前辈告别家乡、参加革命、坚定信仰的感人故事 。首轮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和剧中人共情了,自发在网上分享观后体验 。
“当下,年轻人不满足于传统的‘被’讲解的参观方式,他们更希望自己参与其中 。当展览做成了沉浸式剧目的形式,参观者和演员之间就形成一种新的互动关系 。更加开放、多点的场景和演出,能让年轻人自由选择视角去理解与挖掘那段历史,并产生多次参观的欲望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占雯说 。
传统文化也成为原创剧本的灵感来源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个胡同里,每到周五、六、日,这里的演剧场就会上演古风沉浸式戏剧《青麓幽鸣·青木篇》 。当观众们戴上面纱,穿过一条长长甬道,就进入了一个名为麓隐村的小村庄,以村民的身份观察这里发生的一切 。
“这部戏的灵感源于《山海经》 。”《青麓幽鸣》制作总监欧阳凌翔是一名90后,因为在上海看过《不眠之夜》,了解到沉浸式戏剧这种形式,萌生了创业想法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其实有很多适合改编成沉浸式戏剧的元素,我对志怪类题材十分感兴趣,所以选择了古风玄幻方向让自己的想法落地,最终有了《青麓幽鸣》这出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