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文字觉醒年代中涉及的一桩公案

在今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北京大学教授钱玄同在民国初年的一次演讲中认为汉字是表形和表意的文字,而表音文字才是更高阶段的文字 。因此,中国若想发展 , 必须废除汉字,而以所谓的“世界语”取而代之 。此主张一提出,即遭到台下听众的反对 。虽然这只是电视剧中的一段情节,却反映出当年与废除汉字这一主张有关的一段公案 。

废除文字觉醒年代中涉及的一桩公案

文章插图
钱玄同
废除汉字主张的历史背景无论在当年还是今日,废除汉字这一主张都显得颇为大胆 。而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后 , 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 , 并向中国民众宣讲《圣经》 。可当时的普通民众基本不识字,看不懂《圣经》 。于是,有些传教士就在厦门、汕头一带推广一种可以拼读当地方言的文字,名为“Romonized Chinese” 。这种文字简单易学,而且可以很轻松地拼读出许多比较生僻的方言读音 。
传教士们这么做只是为了传播教义,但中国的知识分子却因此被启发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内忧外患日益深重 。许多仁人志士都觉得中国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太深,必须要冲破这种束缚 。其中,汉字难写难认,被认为阻碍了知识的普及,进而也阻碍了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因此便成了被改革的对象 。一些人开始仿照传教士的做法,对汉字进行改革 。1892年,福建人卢赣章出版了一本叫《一目了然初阶》的书 , 介绍他根据拉丁字母创制的一种叫“中国切音新字”的字母 。1894年,那位同样在《觉醒年代》中出现过的吴稚晖正在苏州当家庭教师 。因为每天的伙食里都有豆芽,看得久了 , 他便觉得豆芽长得很像字典上的注音符号 。于是,他就自创了一套拼音字母,称为“豆芽字” 。吴稚晖把“豆芽字”传授给不认字的人,这些人便能用家乡话互通音讯 。吴稚晖的老婆也用“豆芽字”给他写信,能写到上万字 。
到了甲午战争之后 , 民族危机更加深重 , 人们对于汉字改革的劲头就更足了 。一些语言改良者纷纷公布他们的成果 。仅在1896年,就有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力捷三的《闽腔快字》等问世 。戊戌变法失败后,许多维新派人士把热情投入到文字改革上 。同时,因为梁启超、陈独秀等人这时又开始提倡白话文,把它作为“教育民众的利器” 。于是,汉字改革开始和白话文结合起来 。比如,维新派人士王照就创制了“官话字母”,专门用来拼写白话 。此后 , 劳乃宣又沿用了这套“官话字母”,并添制了“江宁(南京)音谱”“苏州音谱”“闽广音谱”,汇集成《简字全谱》 。
废除文字觉醒年代中涉及的一桩公案

文章插图
王照的“官话字母”中对声调的设计
上述这些行为 , 动摇了汉字的基础,有人开始觉得从老祖宗那来传下来的文字并不是神圣不可动摇的 。于是,彻底废除汉字的主张就出现了 。1908年,吴稚晖在《新世纪》杂志上撰文鼓吹废除汉字 , 改用简单易学的“万国新语”,也就是钱玄同所说的“世界语” 。
废除文字觉醒年代中涉及的一桩公案

文章插图
《觉醒年代》中钱玄同鼓吹废除汉字的一幕
钱玄同的废除汉字主张正是在上述历史背景的影响下 , 钱玄同产生了废除汉字的主张 。不过 , 他一开始也没有这么激进 。钱玄同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方面有很深造诣 。在吴稚晖发表了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后,章太炎便予以反驳 , 认为文字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不同的文字反映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各自特点 。因此,不能强行用一种文字取代另一种文字 。而钱玄同也持类似观点,认为中外文字的难易程度差不多,用“万国新语”取代汉字是非常可笑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