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碳酸饮料为何会异军突起,2022年最火饮品( 三 )


不健康的标签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碳酸饮料也被贴上了不健康的标签 。
可乐等碳酸饮料让人快乐的最关键因素是甜,这与其含有大量的糖分或甜味剂密切相关 。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研究人员通过控制对甜味和苦味做出不同反应的关键脑区发现,小白鼠都能感觉到摄入糖分的快乐 。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每100克可乐中大概有10克的糖,而大量摄入糖的危害有许多——增加体重、增加龋齿以及很多慢性病的风险等 。此外,碳酸饮料中的其他成分,例如可乐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也会对身体有害 。
近些年流行的无糖可乐,满足了对健康有更高要求的消费者需求,但整体而言,消费者对可乐的需求核心还在畅爽的感受上,于润洁认为,不健康的认知随着新添加剂的使用和品牌的宣传,会产生一定的改变 。
标榜无糖的碳酸饮料,主要通过添加代糖提供甜味,不同饮料使用的代糖并不相同,比如零度可乐主要使用阿斯巴甜,一些品牌气泡水配方表的甜味剂主要是三氯蔗糖、赤藓糖醇等 。
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最高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每一种甜味剂均提出了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简称ADI) 。JECFA认为,按照ADI值正常摄入甜味剂,不存在安全问题 。
尽管如此,在顾中一看来,无糖饮料也难称得上健康 。“它没有添加糖,在控制血糖反应和降低热量的摄入这方面比较好,可以看作是过渡到更健康饮食中的一个阶段性的替代物 。如果从健康生活习惯的角度 , 还是建议大家就喝白开水 。”
关键在于“过量” 。沈萌认为,过量饮用可乐,又不爱运动,会综合导致碳酸饮料与不健康之间产生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 。相较而言,人们热衷喝可乐,对价格更加敏感的消费心理是更重要的原因,他观察到,对健康饮料的追求并不是一种全民行为,终归只有小部分人注重,而绝大多数还是对价格敏感度较高 。
也有不少人会有意控制饮料的摄入 。张良最近发现,自己仿佛又开始对可乐“上瘾”了,喝的频率不断变高,于是购入了一箱苏打气泡水,希望平衡一下 。
顾中一指出,从生理学的机理而言,碳酸饮料中的糖容易激活人大脑的奖赏中枢,让人感到开心,同时还有一定的成瘾性 。“当然成瘾性是非常微弱的,是一个长期的影响 。”
潘霁认为,明知不健康,但行为消费却是一种认知行为不协调的表现,消费者一般会找出反例,比如某位朋友大量喝可乐,活到了100岁,或者改变行为,选择不接触相关信息、不喝高糖的碳酸饮料等来减少不协调带来的不适感 。
“心理健康也是健康,身心健康之间需要平衡 。”潘霁说 。
未来的口号仍是“健康”从世界范围看,尽管由于疫情碳酸饮料实现了短暂增长 , 但大趋势仍是有所下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 , 主要原因是欧美肥胖人口多 , 饮料的主要增长在于功能性饮料和矿泉水 。但中国不同,新生代的报复性消费让整个碳酸型饮料市场逐渐变大,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品类越来越多 。
碳酸饮料始终与年轻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碳酸饮料销量暴增的两个时间段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和2010年到2014年,增长与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新一代进入社会密切相关 。而从2019年初开始,饮料市场开始逐步细分 , 主打传递健康理念 , 近些年,整个碳酸饮料的成长性每年在20%-3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