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鱼 探访历史:鲜为人知的古国

初春的天,仍透着刺骨的寒意 。2月18日清早,一位古稀老者在茹家庄村东的半山坡上久久伫立 。这里南依秦岭北麓 , 北临渭水,西傍清姜河 。谁人知晓就在老者脚下的这片黄土台塬地里,曾掩埋着一个距今近3000年诸侯方国国君及王室贵族的墓葬群 , 也很难想象,老者和他的同事们已为此耗去了八年的时光,相继发掘了茹家庄、竹园沟、纸坊头遗址3处;墓葬27座,车马坑6座;研究整理了青铜礼器、玉礼器、骨蚌器、陶器等3000余件(组)出土文物……向世人证实了一个鲜为人知古弓鱼国的存在 。
岁月流逝,如今的茹家庄半山坡上,树木果园连成一片 , 已不见昔日的荒凉 。老者思绪万千、情绪激动,因为这里正是原陕西省宝鸡市博物馆馆长胡智生、考古队队长卢连成与同事们掀开古弓鱼国神秘面纱的地方 。
发现 车马殉坑现大墓
“发现了车马殉葬坑 , 我们当即断定,这附近一定有大型贵族墓葬的存在 。”随着胡智生的感慨,记忆的年轮回转至 1974年12月14日 。这天下午3时许,益门公社茹家庄生产队队长杨列匆忙来到宝鸡市博物馆,“同志,我们平整土地时掘出了古物……”凭着考古工作者的职业敏感 , 胡智生、卢连成马上放下手头工作,迅速赶到现场 。面对已出土的一些马匹骸骨、青铜饰物及已朽的木质构件,胡智生初步判断,这是一座西周时期的车马殉葬坑 。这个重要的发现,让胡智生、卢连成兴奋不已 , 因为他们明白 , 车马殉葬坑不远的地方定会有大型贵族墓葬发现 。
随后,考古队员以车马坑为中心点,动用6把专业探铲向四周密集探寻的工作相继展开 。17日,在距车马坑东南方向约28米处,一座长8.48米、宽5.2米的带墓道“甲”字形土坑竖穴墓出现在考古队员的面前 。按照考古发掘惯例,首个被发现的茹家庄墓葬被定为一号墓 。几天后,二号、三号、四号墓相继发现 。
正值三九寒天,考古队员冒风雪、顶严寒,手中的考古小铲、毛刷清理搜寻着大墓中每一处可能带来重要信息的遗迹遗物 。
渐渐地 , 腐朽的木质棺椁出现了……这是一座等级较高的一椁双重棺大型墓室;墓道、墓室二层台上七具身姿扭曲的殉奴白骨又重见天日,佐证了墓主高贵的身份地位 , 揭示了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性质;一些色彩鲜艳的丝绸衣物印痕残留在淤泥土块上,清晰可见的刺绣花纹却称得上我国古代迄今最早的刺绣工艺实物标本;墓室棺内墓主的骨骸已风化,其头端上方、胸腹、下肢等部位竟有300余件青铜礼器、玉礼器出土 。大量出土的玉鱼、玉兔、玉虎、玉鹿等数十种动物的玉饰造型生动、琢工精良,使人惊叹不已;青铜礼器五鼎、四簋及酒器、乐器、兵器成套组合相配,在告诉人们墓主是一个诸侯级方国的国君 。
出人意料的是,墓主两重棺旁竟有一小棺出现,女性持有的玉佩、串饰及青铜器鼎、簋被清理出土 , 这个和墓主同穴的女子会是墓主的妻子吗?难道这就是西周时期的一座夫妻合葬墓?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一个个发现的遗迹遗物、考古发掘现场资料通过摄影、绘图、文字描绘等手段科学完整地记录保存了下来 。然而,如此大的墓,有着多名奴隶殉葬,大批青铜礼器、玉礼器陪葬,身份等级地位如此之高的墓主究竟是谁?层层疑问,压得胡智生、卢连成喘不过气来 。
探寻 墓主身份解谜团
不断涌出的疑点,矛头都直指这座墓穴的主人 。他,究竟是谁?
胡智生明白 , 要揭开墓主是谁,身份、地位如何?证据是关键 。他和卢连成仔细清扫着每一件器物,无暇欣赏其纹饰的精美,因为更牵动他们的是青铜器上将被发现的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