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琴棋书画四艺中“书”指什么( 二 )


人与书有缘,也去因书结缘 。首先 , 家人更添亲缘 。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便留下不少笔墨故事 。王献之少时即显书法天赋,因而颇为自得 。一次他将一大堆写好的字交给父亲,希望听到赞赏之语 。谁知王羲之在一个“大”字下随手添了一点,便悉数退还字稿 。王献之心中不服 , 又让母亲看习字 。母亲认真观阅后,说了句“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所指恰是父亲在“大”字下加的那一点 。王献之大为触动 , 从此锲而不舍苦练,据说用尽家里18缸水,终成一流大师 。其次,君臣兼有友缘 。齐太祖萧道成笃爱书法 , 某天一时兴起,召书法大师王僧虔入朝比试高下 。君臣二人濡墨挥毫后,太祖发问:“朕与公卿书法,谁是第一?”王僧虔回答:“臣书第一 , 陛下亦第一 。”太祖追问为何有两“第一” , 只听答道:“我的书法在所有大臣中数第一,陛下书法在历代帝王中数第一 。”太祖对王僧虔的机变颇为嘉许,两人自此交往也超越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再次,士人倍增情缘 。王羲之挥毫《兰亭序》,便缘与谢安、孙绰等友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聚会 。试想他们泼墨赋诗、饮酒畅怀,可谓以书会友、以诗会意的绝妙场景 。正如序中所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 信可乐也 。”可以说,书法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增进交流与情谊的极佳载体 。精彩文章:1992年故宫灵异事件英国ufouso
探究人书之缘,可知颇有几分出自天然 。汉字本是像形方块 , 书法一点一画 , 仿佛就是一个人体生命 。苏东坡曾以人体构成五要素作比喻,称“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清王澍说:“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 。”当然,字更是书者自己 。由于每个人的性情、内涵、气质不同,其作品风格千差万别,或雄浑,或飘逸,或俊秀,或老辣,或文静……正所谓字如其人,书法几乎就是一个人的真实写照 。但它并非仅是人的静态反映,更是心性、情感、思想的动态传递 。毛笔书写呈粗细、轻重、方圆、浓淡、枯湿等变化,具有内在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便于书者直抒胸意、贯通气韵 。加上汉文一字多体,楷书庄重,篆书古朴,隶书厚重,行书活泼,草书奔放,在书法表现上尽可择其所需 。如果说《兰亭序》是在愉悦心情下的即兴挥洒 ,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帖》则是悲愤激昂之作 。当是时,书者之侄颜季明惨遭安禄山等叛匪所害 , 颜真卿声泪俱下一气呵成稿帖 , 所以其线条的抑扬顿挫恰如书者的澎湃心潮 。毫无疑问 , 真正的千古之作皆非人们刻意创作 , 恰恰是真情流露而浑然天成 。这正如缘的降临 , 通常不是苦心等待得来,却是冥冥中的神来之笔一挥而就 。
从本质上讲 , 书法的原理与做人的道理相通 。书法用笔以“中和”为美 。一幅好作品 , 通过笔法、墨法、字法、章法的艺术处理 , 可以在意态挥洒、情驰神纵、参差错落中 , 实现白与黑、动与静、刚与柔、虚与实等的对立统一 , 从而展现中华文化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精髓 。这不正是人与自然、社会所追求的境界?书法也讲内外兼修 , 即不单求笔画精致、结构优美、章法合理等“字内功”,还得“品高”、“学富”,切实锤炼“字外功”,以使作品更有力感、气韵、神采与意境 。这好比一个人,光五官端正、身材匀称还不够,更需在道德、学识上的修养,所以学书与做人皆讲立德,“作书先做人,人正则字正” 。同时,书法笔端的处理有藏锋、露锋之别 , 藏锋内敛、含蓄 , 但藏锋太多 , 易失灵动和生气;露锋直率、爽快 , 但露锋太多 , 易失稳重和内涵,而做人也如此 。可见,从书的法度中,隐含着做人的许多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