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离婚是“家庭冷暴力”惹的祸

民政部2011年公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 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攀高,全国有120多万对夫妻结婚 , 但有196万对夫妻离婚,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离婚率已经接近百分之四十,这组数据为许多人的婚姻生活敲响了警钟 。
让我们的目光穿越百年 , 去看看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会发现一些惊人的相似,当时离婚率也一样居高不下 。在经历了清末维新、辛亥革命到民国成立等长期社会演变之后,民众接受了许多男女平等之类的婚姻观念,离婚成了当时一种很时髦的生活选择 。
民国初年的离婚热潮
要知道在古代社会 , 离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用“洪水猛兽”形容是很恰当的,一般夫妻感情再恶劣也决不肯提出离婚 。而在民国建立后,全国各地有关离婚的诉讼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五四运动时期,当时的知识分子甚至提出了“婚姻革命”的主张:打破一切旧道德、恶习惯,打一破非人道的不自然的机械婚姻制度,建立起平等、自由、以恋爱为基础的男女结合,使男女当事人成为婚姻的主体 。
以北京市为例,也就是当时的北平市地方法院在1929年10月至1930年9月受理的离婚案件高达九百七十四件,其中判决实行离婚的六百一十一件 。同期北平居民的婚嫁人数为10999人,平均5499对婚姻关系成立,从这组数据可知当时北平的离婚率为百分之十一,差不多相当于每九对结婚者中就有一对离婚的 , 可见离婚率之高 。
【溥仪离婚是“家庭冷暴力”惹的祸】而在当时,作为“东方之珠”的上海 , 当地法院在1928年8月至12月四个月时间内就受理了离婚案件三百七十件,这个数据在1929年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也就是六百四十五件 , 1930年又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共八百五十三件 。
这种大批量离婚案件发生的现象,并不受限于地区经济规模的发展,不只在沿海发达地区 , 在内陆省份也很普遍 。
以山西省为例,依据山西二十世纪初期城市离婚统计的数据 , 在1911年之后,离婚案件数量逐年攀升,在1921年的时候达到了巅峰 , 为2127件,此后由于城市中的自主结婚增多、婚姻比较稳定等原因,每年平均开始以百分之二十的数量递减,直到1925年下降至995件后,离婚案件的数量才平稳下来 。
而这股由民间基层刮起的“离婚热潮”,逐渐在社会各阶层蔓延,甚至到了1931年,曾经贵为皇帝的溥仪也被自己的老婆提起了离婚诉讼,轰动一时 。
“家庭冷暴力”惹的祸
案件的原告是溥仪的淑妃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2月20日生于北平方家胡同锡珍府邸 。祖父锡珍历官至吏部尚书,权倾朝野 , 到了他这一辈家境败落,只是过着平民生活 。
1921年6月1日,大清遗臣醇亲王载沣与遗老们商议逊帝溥仪婚事之时,根据当时大清皇帝择婚条件:须血统纯正的官员女子,为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额尔德特·文绣被定为后妃人选 。本来文绣被定为皇后的人?。?后因皇太妃们之间的权利之争,文绣被“降级处理” 。
1922年11月30日 , 未满13周岁的文绣被已退位但仍保留帝号的清末代皇帝溥仪选诏进宫,册封为“淑妃” 。1922年12月1日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结婚大典,却成了文绣忧郁苦闷的紫禁城生活的开始 。
文绣成为溥仪的淑妃后,跟溥仪之间的关系开始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溥仪对文绣还可以,给她聘请了汉文和英文教师 , 而且经常到文绣的寝宫与其论诗品文,略尽体贴之意 。高兴的时候,溥仪还带着文绣放风筝,去景山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