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事件日本人怎么看待「揭露731真相的NHK与拒绝反思的日本政府是什么关系」( 二 )

一个非常明显的实例 , 是首相安倍晋三提名并于 2014 年批准任命的 NHK 前任会长籾井胜人屡屡“失言”,声称“放送内容不应偏离日本国政府的立场”、“如果政府说‘右’ , 我们也不好说‘左’”等等,甘当政府传声筒的意愿表露无遗 。同时,NHK 经营委员会的九名成员中有四名是安倍亲信 , 包括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作家百田尚树,和认为“和平宪法”(《日本国宪法》)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污点”的保守派学者长谷川三千子等 。
媒体研究者饭室胜彦在 2014 年出版的《NHK与政治支配》中指出,安倍在 NHK 经营委员会中安插亲信的做法,是通过受《放送法》保护的人事权直接插手 NHK 运营,比其他形式的政治施压更“正当”,也更具威力 。不过,联系上述川崎著作的内容来看,安倍此举很难说得上“创新” , 只是原样照搬了历届首相的做法,更不加掩饰而已 。而且,这也绝非安倍第一次干涉 NHK 的运营 。
“节目修改事件”中的政治威胁早在第一次当选首相(2006年)以前 , 安倍就曾对不合心意的 NHK 节目制作横加干预,这就是著名的“2000 年 NHK 节目修改事件” 。此次事件的核心争端,也是如何认识日本历史的问题,正好可以与近日播出的“731 部队”纪录片形成对照 。
“NHK节目修改事件”源于日本市民团体“暴力侵害战争中的女性研究行动中心”(Violence Against Women in War Research Action Center,VAWW RAC)该组织成立于 1998 年 6 月,主张“慰安妇”制度是日本政府对女性的犯罪行为,理当严厉追究和审判 。2000 年 12 月起,VAWW RAC 与同样要求日本政府就强征“慰安妇”道歉的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协议会”以及菲律宾“亚洲女性人权中心”等机构联手,在东京都以民间法庭(国际模拟法庭)的形式举行了抗议活动 。
该法庭名为“审判日本军性奴隶制: 女性国际战犯法庭”,(以下简称“国际战犯法庭”),共有来自中国、韩国、印尼等 8 个国家和地区的 64 名前“慰安妇”出庭作证,另有两名日本老兵以“加害者”身份宣读证言 。“庭审”发布判决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旧日本军对受害妇女进行有组织的强征和人身买卖,并施以强奸、酷刑和其他性暴力行为”为由,宣布以裕仁天皇为首的 9 名被告“有罪” 。虽然民间法庭并不具法律效力,但此次活动首次正视了“慰安妇”制度的受害女性群体的存在和诉求,同时明确了旧日本军在二战中建立并推广军队性奴隶制度已构成战争犯罪 。日本研究专家苏智良还曾指出 , “本次法庭在审判中认真地采纳证据,严格按照国际法的有关条例和规则进行审判,其审判结果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从法律上讲,都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

731事件日本人怎么看待「揭露731真相的NHK与拒绝反思的日本政府是什么关系」

文章插图
此次“世纪大审判”引发了广泛关注 。NHK 聘请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纪录片日本”(Documentary Japan , DJ)制作了 4 集专题系列片《如何审判战争》(「戦争をどう裁くか」),并计划于 2001 年 1 月 29 日至 2 月 1 日在 NHK 教育频道(ETV)播出 。系列第 2 集《审视战时性暴力》(「問われる戦時性暴力」)的主题便是“慰安妇”制度和女性国际战犯法庭的判决 。专题片出炉后不久,便发生了种种异常事态 。
2001 年 1 月 24 日,NHK 教育节目部长观看专题片试映后指示:“被采访人离镜头太近 , 对观众刺激过强,应全面修改 。”1 月 27 日,时任右翼政党“维新政党?新风”党首的西村修平等出动街宣车(日本政治团体用以宣讲政治言论的宣传车辆),指斥国际战犯法庭“反日”,要求 NHK 取消纪录片播出 。1 月 28 日,NHK 方面连夜采访了研究日本近现代史和军事史的历史学家秦郁彦,并将其否认旧日本军强征韩国“慰安妇”和批评国际战犯法庭的谈话内容添入专题片 。1 月 30 日,《如何审判战争(第二夜):审视战时性暴力》如期播出 。然而,片中内容已经过大量删改,时长也比另外三集短 5 分钟 。中国前“慰安妇”万爱花在作证过程中想向法官出示旧伤痕迹,忽然失去知觉晕倒 , 被担架抬出的情形、东帝汶前“慰安妇”和两名日本老兵作证的镜头、以及主审大法官加布埃尔?麦克唐娜宣判昭和天皇有罪的场面,全部被删除 。此外,节目介绍秦郁彦时称他旁听了庭审,但秦事实上并未露面 。VAWW RAC 对此当然不满 。2 月 6 日,该团体向 NHK 递交了“公开质问状” , 指责对方不仅未在节目中介绍审判的核心内容,而且存在大量对审判的诽谤和批判 。2 月 26 日,杂志《周刊新潮》发表文章 , 首次提及 NHK 高层在专题片播放前被自民党议员约谈一事,批评 NHK 屈从于公权力而调整节目内容之举有违公共媒体的素养和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