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要和中国作对,日本对中国的巨大贡献

《日本学刊》2017年第4期发表《论中日战略博弈的性质与作用》(原文约1.8万字),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武寅 。
武寅认为,中日关系的发展进入了“战略博弈”阶段 。目前中日两国进行的战略博弈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战略博弈的历史定位 。在两千多年中日关系史上 , 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出现双方实力对比关系逆转和双边格局重构 , 21世纪的今天中日间正在发生的则是双方实力对比关系的再逆转和双边格局的再重构 , 战略博弈是新旧格局交替的中间环节 。二是战略博弈的方式 。目前安倍政府采取的零和博弈方式 , 主要是通过不断扩大武装力量和把战略打击对象锁定为中国这两个过程逐步形成的 。三是安倍政府采取的零和式博弈的不可持续性,因为它与世界大势、日本的国家利益和传统外交风格不符 。长于审时度势的日本政府,应认清形势,回归理性,选择一条良性竞争的道路 。
武寅在文章中指出,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 。45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 结冰、融冰、又结冰、再融冰这样一个怪圈反复出现 。特别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现象越发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应该怎样去认识当前的中日关系?
出现这种现象提示我们,中日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特别的阶段,即“战略博弈”阶段 。战略博弈的实质 , 是博弈双方综合实力的全面较量 。它不是围绕一时一事所引发的个别的、局部的争端和冲突,也不是仅限于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的一般性博弈 , 而是双方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围绕整个国际格局以及各自所处的相对位置和所追求的国家目标,通过具体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等手段,与对方展开的全方位较量 。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双边关系格局的重新构建 。
目前中日两国正在进行的战略博弈 , 有三点值得关注 。
一、中日战略博弈的历史定位及作用
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双边格局重构,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日之间也不例外 。发展的不平衡使原有的实力对比关系处在不断的变动中,变动的结果之一,就是双方原有的差距不断缩小,直至发生逆转 。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 。当逆转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 原有的双边关系格局便出现动摇,孕育着新格局的种种现象开始出现 。这就是战略博弈的开始 。可以说 , 战略博弈是新旧格局交替的一个中间环节,也是新格局确立之前的一场前哨战 。
在两千多年的中日关系史上,第一次出现双方实力对比关系的逆转和双边格局的重构是在19世纪中后期 。在21世纪的今天,中日之间正在发生的则是双方实力对比关系的再逆转和双边格局的再重构 。对历史上这两次从逆转到重构的过程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对今天的战略博弈具有更深刻的认识 。
中日两国实力对比关系的逆转是历史上一个自然发生并客观存在的渐进过程,但是以实力对比关系逆转为基础的格局重构则表现出时代的特点和主观因素的作用 。“逆转”和“重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后者是前者的逻辑发展 。“战略博弈”正是发生在后者之前的一场主观行为 , 它发挥了催生后者的作用 。
二、中日战略博弈的方式
战略博弈可以有多种方式 。在19世纪后期帝国主义时代,以格局重构为目标的中日第一次战略博弈,采取的是后起的一方不断挑起武力冲突和战争的方式 。
20世纪,历史前进的脚步加快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改变了世界 。第一次大战迎来了资本主义的全盛期 。第二次大战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宣告了帝国主义时代的衰落 。许多国家作为殖民地的历史不到1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