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后,夫妻间对彼此的亲兄弟、姐妹的称呼变的十分有趣 。这时妻子称丈夫“新丈夫”,丈夫称妻子“新母亲” 。妻子的亲兄弟也称她的丈夫“新父亲” 。丈夫的亲兄弟也称他的妻子“新母亲” 。其意是新出现的父亲、新出现的母亲 。这就是所谓的站在孩子的立场的“孩子本位称呼法” 。与那国的这种称呼法与其说是夫妇中心主义,倒不如说是父母子女中心主义 。除了与那国地区以外 , 河村只雄还去过宫古群岛 , 调查了伊良部岛地区用长子本位称呼法称呼父母的习俗 。河村认为,同与那国相比,伊良部岛的长子本位称呼法要单纯的多、明快得多 。河村假设了这样一个家庭,父亲名朝教、母亲名松 。长子名朝敬、长女名鹤,次子名朝元,次女名灶 。如果母亲松外出,村里的人绝不会说:“松去哪里?”而一定会说:“朝敬他妈去哪里?”父亲朝教参加村里的聚会 , 村里人敬酒时一定会说:“朝敬他爹喝一杯吧!”这种称呼法至今在日本内地还保存着 。实际上日本各地(以关西以西为主)均保持着这种习俗 。在山口县地区,还保留着“朝敬的父亲”、“朝敬的父亲们”的说法 。
日本的这种习俗是“水稻种植民族儿童观”的具体表现 。它与欧美各国的“夫妇本位称呼法”有很大的区别 。日本的祖先视婴儿的诞生为“神的诞生”,孩子生下来 , 全村的人都要集合起来为他祝福 。日本民间 有许多产儿、育儿的仪式 。今天日本的七五三仪式就是童子开始由“神“变为人的庆祝仪式 。
日本的乡土意识
恋乡 , 爱乡的感情决不是日本人独有的 。但是,其强烈程度却十分罕见 。在外国人看来,它甚至达到了异常的程度 。日本移民在国外只同本国人聚在一起,绝不与异民族融合 。即使有人在外获得成功,他们也会归心似箭地返回家乡 。日本人的故乡往往不是风光明媚、物产丰富的地方,而是贫寒的、自然条件比较落后的地方 。这些海外游子依恋故乡山河之情,并不取决于自然风貌,他们回来寻找的,往往是孩童时代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某些象征 。在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中,时而残酷,时而温和的自然风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掘一郎的《热爱乡土之心》分析日本独特的乡土意识、爱乡心 。在人格形成过程中,自然环境、遗传、社会遗产、集团(社会)四个方面起决定作用 。而“故乡的山河、家乡的象征”无意识地集中体现了这四个决定方面 。故乡的“故”代表古、旧、昔的意思 , 同时也包涵经过的成分 。也就是说它既是起源的、原始的 , 同时又是历史的、经历的 。
从很久远的历史时代开始 , 日本人就形成了强固的定居农耕生活 。这一历史事实使得日本人同乡土紧密地结合起来 , 使他们产生了人与乡土的一体感和不可分割感 。游牧民族则不同 , 他们往往根据猎物和牧草的情况迁移 。所以这些民族往往善于根据水草自然条件及季节变化调节自己 。然而农耕民族的生活是以占有一定的区域为基本条件的,他们不能通过自己的意识及生活上的方便改变自然环境,顺应自然规律 。这种生活状态与植物十分相似即不能离开土地,必须与土地共同生活 。对于日本人来说 , 自然水土与人类生活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生活的大前提 。在他们看来,自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生活的自然,社会的水土
。这种意识始终是日本人自然观中的特殊成分 。
掘一郎还对乡土及乡土意识进行了如下解释:山河、森林、四季变化、老家、神社、寺院、墓地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们同人们的生活、劳动、交谈、感情、家族、同族、亲戚、村人以及有关的春秋祭祀、年节仪式、冠婚葬祭、礼仪、人情、联络、共同劳动、共同习惯以及与土地有关的传说、禁祭、有着不可分的联系 。由此引申出来的传承、文化活动称“乡土复合” 。它们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格、心性的感情表现 。长期居住在村子里的人往往不会自觉地意识到这种感情的群在 。但是 , 他们一旦知道、了解了异乡的时候 , 这种感情才开始形成 。脱离乡土社会、置身于不同的社会环境、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己的故乡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 , 于是人们对生活在异乡的同乡人表示好感 , 并根据这种同类意识组成特定的集团 。人们称它为“乡党” 。当然,永久居住在村子里的人也有“乡土意识” 。在同其他地区的人交涉的时候 , 竞争意识急剧上升 。这种竞争意识的产生往往是以强烈的优越感为基础的 。人们常说的“爱乡心”也是乡土意识的一种表现 。
- 日本国宝级男艺人,日本国宝级美男
- 深度解析丨梅老板的冠军梦与阿根廷巨婴式足球
- 日本实力这么强为何还需要美国在日本驻军呢,美国为什么要在别的国家驻军
- 为什么日本有两种国旗呢,日本的国旗叫什么名字
- 在日本手纸不放到马桶中冲走而放进纸篓其实是不文明的行为
- 怎么关闭手机软件弹窗广告,怎样关闭手机屏上弹出的广告
- 写竹的诗句 写竹的诗句古诗名句
- 关于美食的诗句 关于美食的诗句小学
- MOQ 默契
- 一年季度是怎样划分的 什么叫做季度一年有几个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