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使用的“姓” , 与古代的“姓”大概率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而与古代的“氏”,有着承续性 。
秦汉以前 , 姓和氏有着清晰的界定,随着社会由封建转入专制的转变,姓和氏不再具有各自特殊的社会属性,进而“以氏为姓”,统一为“姓氏” 。
1.古代“姓”和“氏”有着怎样的界定?
先秦时代 , 如果说“姓”是根目录 , 那“氏”就是子目录;姓比氏大,氏比姓小 。
譬如我们熟悉的孔子,很多人以为他姓孔,其实,他姓“子”,是殷商后裔,“子”姓下面又衍生出上百个氏族分支,有“殷、萧、孔、宋、樊”等 。孔子就是孔氏的第六代 。
2.古代的“姓”为什么是血缘符号?
上古是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没法按父系来区分血统,只能以母为姓 , 以确认血统 。
来看一下 , 上古时期最著名的八大姓:姬、姜、姚、姒、妫、嬴、姞、纭 。没有一个不带女字旁的 。
所以 , 周代有“同姓不婚”的传统,比如 , 一位孔氏男子,不能与殷氏、萧氏等同属“子”姓女子婚配 。
还有,先秦时代 , 有“女人看姓,男人看氏”之说,也与女子代表着血缘符号有关 。
举个实例:我们熟悉的《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收录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古文,讲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 。文章一开头这样写到:“初 , 郑武公娶于申 , 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
郑武公的妻子“武姜”,“姜”是她的姓,她的氏为“申”,为什么不称“武申”?只因女人重姓轻氏,以确认她是姜姓血统的存在 。
3.古代的“氏”为什么是家族符号?
宗法社会推崇的是分封制,有着承继大统和安定秩序的政治考量 。
譬如周天子,姓“姬”,为什么不叫“姬天子”?而叫“周天子”?因为男人重“氏” , 关键有着承继大统和家族符号的重要性 。
周天子如果有四个老婆,那他正妻所生的大儿子,就是合法周天子继承人,代表着“周氏”一枝的家族承继 。
周天子如果有三个弟弟,就必须分封到全国各地做诸侯,譬如小弟弟分封到梁国了,就“以梁为氏”,梁王的大儿子就是梁国也是梁氏的合法的继承人 。
4.为什么秦汉以后“姓”和“氏”就没有了明显的界限了?
我们看《史记》就会发现,博学多才的司马迁,在文中有非常多的“姓某氏”,比如,《穰侯列传》:“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儯弧蔽颐强梢钥闯?nbsp;, 司马迁已经将姓与氏混为一谈了,秦汉以后 , 就开始了“以氏为姓”的转变,为什么会这样?
社会制度已经由原来的封建制转变为大一统的皇权专制统治,特别是汉代提倡的“君为臣纲,妻为夫纲,子为父纲”之说,让“姓”和“氏”的分设,失去了原有的符号意义,而“以氏为姓”留下的“姓氏”,至今仍被世人沿用着 , 以标示家族血缘的延续性 。
文章插图
在春秋以前 , 姓和氏的功能有明显的区别 , 姓的功能是别婚姻,同姓不通婚 。因此贵族子女必须称姓,娶这个女子的贵族不能是同姓的 。氏的功能是别贵贱,通过氏可以了解他是哪个宗族或家庭的 。平民有名无氏,因此,贵族称氏不称姓 。
比方说,古代一个王姓母亲生个几个子女 , 王大 , 王二,王三,王小丫 。一看都姓王那就不能通婚,所以姓来源于母系,代表血统,为了防止同姓结婚 。后来,儿子做大官,王大封到“周”这个地方,王二封到“鲁” 。我们就可以叫他们“周大”“鲁二”,发现没 , 周大、鲁二就是“氏” , 氏不同 , 但都是“王”姓的血统 。而且我们已经不称他的姓了,所以有一种说法“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几年后,王大又贬到“卫”这个地方做官,那他的氏也就变了叫“卫大”了,还姓王,所以姓不变,氏可以变 。那如果说卫地也有个叫王大的人,我们能叫他“卫大”吗,当然不能,因为他是平头老百姓,所以氏最主要的作用是别贵贱 。先秦时,只有贵族是有氏的 。大约到了秦汉时期以后,姓氏基本就混为一谈了 。
- 图 吴哥窟神秘古城消亡未解之谜引考古学界探究
- 秦始皇为什么叫赵政 赵姬 秦始皇为什么姓赵
- 以色列湖底发现六千年前疑似古人墓地/图
- 丰都汉代古墓发现埋了2000多鸡蛋
- 世界七大古迹:巴比伦空中花园有争议
- 河北赵县发现5000年前古村落遗址
- 为什么百家姓赵钱孙李四开头 为什么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
- 中国发现最古老恐龙蛋化石 距今1.97亿年
- 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水洞沟
- 村民哄抢棉田挖出的古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