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三千年前骆越文化“密码”


探访三千年前骆越文化“密码”

文章插图
探访三千年前古墓群——解读尘封的骆越文化“密码”
据中国社会科学在线:骆越是百越族群中活跃在岭南的一支古老部族,主要活动于左右江流域、邕江—郁江流域、越南北部红河流域 。古代的百越族群分布广泛、支系繁多,随着历史更迭,其中的西瓯和骆越发展成为今日的壮侗语族各民族 。
“岭南有自己的青铜文化,有自己的‘夏商周’” , 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曾如是言讲 。壮族先民骆越人在先秦时代是否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轨迹?在绵延千年的时光中,骆越人留下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花山岩画的印记尚可供后人追寻 。
本期“探秘消失古国”系列独家报道走进广西 , 采访人员辗转于隆安县、武鸣县、宁明县、龙州县等多地考察骆越文化遗存,直击考古试掘的第一现场 , 走访十余位学者,力图拨开骆越文化的重重迷雾 。
由于史籍中有关记载十分有限,加之年代太过久远 , 造成骆越研究难度极大 。学界众说纷?。?对骆越研究达成的共识很少 。武鸣县马头镇的元龙坡、安等秧古墓群系骆越遗址,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项共识 。因此 , 这次独家报道路线,采访人员选择将武鸣马头古墓群遗址作为探寻原点,层层梳理古骆越若隐若现的脉络 。
缘起:千年古墓群再现人间
武鸣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 , 是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辖县 。1985年3月的一天,武鸣县马头镇一位农民在元龙坡山顶挖到一个铜盘 。农民虽不知铜盘来历,但隐约觉得是个“宝物” 。他把铜盘带给当地的一名中学老师鉴别,教师认为可能是文物,便上报给有关文物部门 。后来曾任南宁市博物馆馆长、当时只有20多岁的黄云忠陪同两位老专家赶到元龙坡实地调查 。只见元龙坡光秃秃的红土一片,看不出任何有古墓封土堆的迹象 。再加上在南宁周边从来没有发现过大规模古墓群,两位老专家认为,铜盘可能是出于窖藏而非古墓 。于是,一行人无功而返 。
但黄云忠心里不踏实,觉得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于是他二访马头镇 , 找当地的农民再次核实情况 。当地农民告诉他,在元龙坡还挖到过青铜矛、剑等 , 而且每经雨水冲刷后,在一些“高出来”的坚硬土块里经常能挖到东西 。黄云忠根据农民介绍的“寻宝经验”,试着清理了一块看起来被夯实过的土块 , 果然挖出了一些陶片、青铜器 。黄云忠赶紧回去汇报了情况 , 又一批专家到元龙坡进行调查 , 确证了这里确有古墓群 。经过近半年的发掘工作 , 尘封于红土之中的数百座先秦古墓再现人间 。1988年发表的“发掘简报”认为,元龙坡墓群的年代,上限为西周、下限为春秋时期 。后来 , 年代上限又修正为商代晚期 。而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元龙坡西南约300米的安等秧山也发现了战国古墓群!
从商晚期至战国时期,居住在马头一带的是什么人呢?已故壮学学者覃圣敏在文章《西瓯骆越新考》中做出了解释:按照前人的说法和清代《武缘县图经》,今武鸣河是由东江(今香江)和西江(今两江河)汇合而成 , 西南流入右江,古称“骆越水”;武鸣县城东北的“陆斡”镇,当地人的读音与“骆越”的古音非常接近,应是“骆越”的另一种译写 。覃圣敏认为,包括马头一带的环大明山地区为古骆越分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