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戏台繁华落尽的乡村圣殿在哪里,山西美丽休闲乡村300个( 七 )


山西万荣庙前村建有3座互为联络的“品”字形戏台 , 前面的一座戏台与庙的山门浑然一体,平时是山门的过道,演戏时在榫洞里插上木杠,搭上台板,立刻就成为戏台 。在它前面40米处,又有两座戏台并排而立,这两座戏台顶部相连,下有通道,与前一座戏台呈“品”字形布局 。这三座戏台,立在古老黄河的岸边,面向直上青天的秋风楼,每逢庙会,3个戏班一同前来唱戏,在人们热烈的喝彩声中,黄河滚滚的波涛之声连同3座戏台上一同敲打的鼓乐声,雄浑激烈,那真是一种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恢弘景致 。
在戏台尺度的演变中,从宋到清,山西的古戏台也有其独特的规律 。山西临汾东羊村的东岳庙戏台始建元代,它是典型的四方形,台的进深与台口的宽度都是7.7米,顶部为装饰性的方形斗拱,既富于造型变化 , 还能使雨水分流 。像这类的方形戏台,还有山西翼城县曹公村四圣宫戏台,山西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山西永济董村三郎庙戏台等 。
在元代戏台中,也有些例外的现象,与其他戏台相比,山西翼城乔泽庙戏台 , 台口和进深都在10米左右,从尺度上讲,可以算得上是元代戏台中的极致 。山西石楼殿山娘娘庙戏台,尺寸又非常?。诤徒疃贾挥?米左右,称得上是元代戏台中的精品 。这两座戏台之所以超越常规、与众不同,是由于这两座戏台是在宋金时期旧有的台基上重修的,外形已是元代戏台 , 台基仍是旧时建制,而宋金时期的戏曲发展并未规范化,在表演动作上不讲究严格程式,因而戏台的尺寸自然也就未能统一 。
进入明朝,原有的台口尺度已无法满足很多观众看戏的要求,于是,台口放宽 , 以方便更多的观众看戏 , 戏台也随之由方变长 , 这样,明代戏台便由元代戏台的正方形变为长方形 。台口的加长尺度是由当时的演出情况所决定的,当时南北文化进一步融合,元杂剧中一人主唱的老规矩已被打破,一出戏里有了多人主唱、分唱、轮唱、合唱等规格,而且既有武术套路,又有载歌载舞 。
时至清代 , 戏台中的一部分向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除了建造金碧辉煌、装饰华丽、气势非凡的皇家戏台外,与宫廷戏楼相反的是尺度小巧、造型别致的家院戏台,这种戏台十分精致,台面一般不过丈余 , 反映出家庭的殷实与富有 。清朝的达官贵人为追求享乐,显示荣耀和附庸风雅 , 往往在自己的朱门大宅之中建造属于自家所有的戏台 , 这种戏台的尺度 , 只能供家庭之中唱堂会所用 , 故而限制了演出的规模,说到底,这是戏台发展走入畸形化的一种表现 。
全国元代以前的舞台屈指可数 , 而山西宋、金、元时期的舞楼就有十余座,其姿态各异,气势雄伟,使浏览者叹为观止 。
太原晋祠明代戏剧舞台
侯马金董氏墓戏台模型
运城百戏楼
临汾魏村元代戏剧舞台
临汾东阳元代戏剧舞台
戏台的尺度作为建筑中的重要因素,不仅展示了戏台自身空间建造的关系,还为戏曲艺术的演变发展及社会历史的进程作了重要的注脚 。
古戏台盛载着文化,散落在三晋古地的每个角落,哪个村、哪个镇,如果有一座戏台,就像是有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村镇的富有,人们的兴旺,文化的繁荣,从建立戏台中得以显现 。古老的黄河孕育了灿烂的戏曲文化,而承载这如黄河流水一代一代永不停息的文化的,是那历尽沧桑的古戏台,古戏台在历史的变迁中默默地注视着人世间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它留给我们的是那沉重的、难以说尽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