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国歌巩金瓯 翻译 清国国歌《巩金瓯》

19世纪末 , 大清国国歌全看李鸿章的个人发挥,产生了各个版本 。综合各种传闻,比较客观的可以参考德国著名军火家世家虏伯家族的第四代传人贝塔·克虏伯写于1896年的一篇日记 。1896年5月,贝塔·克虏伯随父亲应邀参加新沙皇的加冕仪式 , 这个沙皇就是二十多年后 , 一家七口被灭门那个尼古拉二世 。

清朝国歌巩金瓯 翻译 清国国歌《巩金瓯》

文章插图
沙俄本来就是欧洲一霸 , 尼古拉二世又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婿,维多利亚女王还是欧洲祖母,所以,这个加冕仪式场面特别大,各国有头有脸的政要都隆重出席,仪式上还添了奏国歌一项 。贝塔·克虏伯在日记里写道:“俄国的司仪每念到一个国家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代表就出来,并奏这个国家的国歌 。。。。念到清帝国的时候,司仪宣布奏国歌,开始,场地上一片死寂 , 随即 , 场地上又变得吵吵闹闹——大家在嘲笑清国竟然没有自己的国歌 。这时 , 一位年已七旬的中国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黄龙旗下,用尽全身力气高唱起一种——高亢、苍凉又很悠扬的旋律,老人唱完后,全场掌声不断 。”
【清朝国歌巩金瓯 翻译 清国国歌《巩金瓯》】李鸿章唱的就是他家乡的民间小调《茉莉花》 。
之前 , 李鸿章早在法国已经唱了另外一个版本的国歌(1896年,清政府为了拓展国际空间 , 改善国家形象,派遣李鸿章做外交特使,赴欧美和俄罗斯访问,并出席沙皇加冕仪式)
在法国外长汉诺威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司仪人员请两国的大臣唱本国国歌 , 汉诺威唱了《马赛曲》;可李鸿章却犯了难,情急之下,将家乡的安徽戏庐剧《八仙过海》搬了出来,引吭高歌 , 听得法国人肃然起敬 。



清朝国歌巩金瓯 翻译 清国国歌《巩金瓯》

文章插图
之后李鸿章一行又来到美国,美国总统克里富兰举行国宴,欢迎李鸿章的到来 。欢迎宴会上,照样是美国总统克里富兰先唱他们的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克里富兰唱完后 , 又轮到李鸿章 。这一回,李鸿章有了点准备,把王建的七绝诗加以改编 , 配上家乡安徽庐剧中的“倒七戏”旋律,临时作为国歌,之后的几年,被默认为清朝对外场合的代国歌 , 后人把它称为“李中堂乐” 。
这一趟经历下来,李鸿章回国后,开始认真筹备大清国国歌,特地上奏并呈了一部《国乐草案》,但未得到批准 。
直到1910年10月,大清国才官方正式创作国乐,注意:是国乐,不是国歌,但可以用作国歌,所以被称为代国歌 。《巩金瓯》由此诞生,由严复作曲,溥侗作词 。巩,即巩固的意思 。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亦用以指国土 。(如:《南史·朱异传》:"(梁武帝)尝夙兴至武德合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 歌名的意思就是巩固清王朝的万里江山 。歌词是文言: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 。真熙嗥,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 海滔滔 。
《巩金瓯》的曲谱是清朝官方登记配乐,康熙、乾隆登基时都曾经采用此乐——现在很多人欣赏不来,认为像是出殡的丧乐 , 可这是历史上清朝皇帝登基仪式所用的庆典音乐啊 。

清朝国歌巩金瓯 翻译 清国国歌《巩金瓯》

文章插图
《巩金瓯》歌词翻译成白话是:“巩固金瓯国土,承接天之恩佑 。民众万物如野鸭嬉于水藻般欣悦 。喜见同袍,有幸遇着太平时世,真是和乐自得 。帝国蒙上苍保佑 。青天高高在上 , 大海翻腾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