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面花:面为食 , 花敬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 , 陕西省阿寿村村民
在龙王庙门前展示面花 。 摄影/冉玉杰
面花是一种用小麦粉制作的花馍 , 之所以为它加上“花”这一个前缀 , 正在于面花造型的丰富性和艺术性 。
那么造型独特的面花 , 到底分布在哪些区域呢?
从地理上说 , 面花源于秦岭以北的广袤地区 , 一种食品的形成 , 往往离不开当地物产 。 面花的原料——小麦 , 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 , 慢慢地出现了 面花 , 它在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等地都扎下了根 。
其中陕西关中面花尤具特色 , 它不仅是食物 , 更是民俗文化的载体 。 中国国家地理·美食地理邀请 著名摄影家兼作家冉玉杰执笔 , 让我们随他深入关中平原 , 直奔陕西大荔 , 一路辗转去往阿寿村 。
在这里 , 食物与文化如被揉搓的面团一般延展开来 , 将它们揉捻取段 , 我们得以了解关中平原鲜为人知的一面 。
文章图片
小女孩正在端详面花 。 摄影/冉玉杰
01 车进阿寿村
多年前一位陕西的学生寒假归来时送给我一个面花 , 我被它质朴的造型所吸引 , 很是喜欢 , 但一直以为它仅仅是漂亮的工艺品 , 2014年春节期间得以到关中地区一探究竟 , 才感受到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 。
出咸阳机场 , 我们租车直奔陕西省大荔县而去 , 一路大多行程都是高速 , 且车流较少 , 两小时左右到达羌北 , 经问询转入一段乡道 , 在一阵颠簸中进入我们的目的地阿寿村 。
问路的过程颇有些戏剧性:当地老乡非常热情 , 都是有问必答 , 但由于口音的关系 , 多次问询未得答案 。 又经一路口遇到老乡 , 我正要开口问话 , 旁边的老王说:“你那普通话不行 , 看我的 。 ”然后他转过身去 , 嘴里突然蹦出浓重的关中口音:“阿寿村咋走嗫?”我正在纳闷之际 , 老乡已经给我们准确的答复 。 我多次与老王一起出差 , 见识了他的语言天赋 , 发现无论去过还是没有去过的地方 , 他都能很快地掌握当地的发音韵律 。
村里转了一圈 , 见村中主道边一幢农舍上写有“面花”字样 , 便招呼着人进了门 。 迎接我们的是一位慈祥的婆婆 , 看着她屋里堆满桌子的各种面塑作品 , 我们知道找对了人家 , 仔细一问 ,主人正是著名面花艺人马琴叶 。 采访得知 , 马老师从小跟母亲学做面花 , 几十年来练就了娴熟的技艺 , 因她做面花的技艺高超 , 多次被陕西省的文化部门邀请到外地做交流表演 。 现在她家以做馒头为生 , 逢年过节 , 重点工作则会放在做面花上 。
文章图片
马琴叶在给面花上色 。 摄影/冉玉杰
面花俗称花馍 , 也称礼馍、谷卷、馄饨、高馍盘等 , 这些称谓从不同侧面说明了面花的成分、形状和用途 。 由于正值年节 , 在马老师家 , 我们有幸见到了面花制作的全过程 。 面花以小麦面为原料 , 和蒸馒头一样 , 要经过发酵、成型、蒸熟等过程 , 但面花前期制作的工艺更复杂 , 后期装饰的过程更精彩 。
- 陕西省|军旅书法家方爱生临书作品赏析
- 郭线庐|【聚大荔·资讯】陕西省美协主席郭线庐来大荔潘金阳工作室指导调研
- 离退休|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荣获陕西省离退休干部书画摄影展多项表彰
- |白关中心小学举行师生共读交流会
- 中心|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中心特聘研究员赵心琴作品欣赏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一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万余件石制品
- 无题|【原创】陕西省|花津仓:绝句十一首
- 恢复&陕西省图书馆城市书房恢复开放
- 唐太宗|2022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近期举办
- 中国佛教#中国汉传佛教八大派之一三论宗祖庭,曾列入关中八景,西安草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