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

首先,不要全信儒家教徒们写的历史书,其中想象比事实多,禅让也罢 , 世袭也罢,和道德,和礼仪没有关系,都是社会生产,人类生存竞争的需要 。争的是比别人生存的更好,更轻松,更安全 。时至今日,人性还是如此 。
人类社会创造出“权力”,为的是什么?为了保持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了 , 个人才容易生存!
为了让社会稳定,人类需要建立一个最大的暴力机器,以镇压各种暴力分子,保护社会生产活动不受干扰 。

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

文章插图
远古时代的渔猎部落社会,暴力机器不需要太大,一个膀大腰圆的人团结上几个年轻人也就可以了,平时出门打猎或者打猎归来之后分配猎物完全可以镇得住 。
【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渔猎部落不是农耕社会 , 人们没有条件积蓄财产,这时候的权力基础还没有物质力量,基本上渔猎时代的权力基础也就两个:
  1. 原始的人体体力 。
  2. 个人智商和组织能力 。

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

文章插图
部落一般也不可能太大,谁也认识谁,大家都身无余财(打猎来的肉食和采摘来的果子实在放不长久),谁也收买不了谁 。
比如尧帝吧!年轻的时候肯定力大无穷,这对他镇服其他原始民非常重要 , 后来在日常的渔猎活动中,他也慢慢让大伙认识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组织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也很公平 。反正只要听他的话 , 每次出门收获总是不错,大家也一团和气,矛盾很少,部落一片祥和 。
原始民们为了每天渔猎有收获,为了和其他人有冲突的时候,有人来主持公道,也就把权力拱手给予尧帝了 。
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

文章插图
尧帝慢慢年纪大了,甚至没有力气和大伙一起出去渔猎了,只能和妇女们留在山洞干点杂活了 。怎么办?
这时候舜帝出现了,舜帝在平时的渔猎活动中也展示了以前尧帝的素质,每次出门渔猎,现场是需要领导人的,尧帝不在 , 舜帝也就顺理成章的担负起指挥员了 。
可以想象 , 某一个篝火娱乐或者晚餐的晚上 , 两个人因为某一件事情有了不同意见 , 起了争执,猜也猜的出,其余的原始民肯定支持年轻人舜帝呀!
毕竟,生存比敬老更重要 。于是就禅让了 。
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

文章插图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 。人们学会种地了,农耕时代降临了 。
农耕时代有个划时代的特点,那就是农作物可以长时间的保存,有能力的勤劳者开始拥有自己消费不完的财富了,私有财产出现了 。
大禹老了的时候,不需要学习舜了,家中有的是余粮,犯不上和妇女们一起去干杂活了 。
本来大禹就是部落最聪明,最能干的人,自然是他家余粮最多 。
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

文章插图
余粮多!以大禹的聪明才智自然想得到做得出,收买一群“不愿意种地的力大无穷的年轻人”为己所用了 。
出现了专也镇压的暴力机器!这时候,权力的基础就变成了:
  1. 暴力机器
  2. 意识形态
大禹以及他的儿子启,也就用强大的暴力机器,打造出了“世袭制”的意识形态 。种地的世袭种地,打仗的世袭打仗 , 做王的世袭做王!
各安其位 , 各尽其责,社会安定繁荣,哪里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