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来自土地的诗回归土地
把《诗经》
“种”在大地上
《诗经》许多篇章采于民间 , 许多内容是劳动者的歌咏 。 传诗、咏诗、歌诗 , 在河间一带 , 至今已延续2000余年 。 今年 , 酷爱《诗经》的研究者和农民 , 从《诗经》中选出数十种植物 , 撒播、浇灌、早晚呵护 , 10亩《诗经》植物陆续破土而出 , 一片片诗的芳华 , 摇曳在春风里 。
本文图片
朱晓兵种“诗”
走在乡间小路上
诗经园子初建成
4月19日上午 , 河间董杰和朱晓兵相邀 , 继续去干“农活” 。 这个活 , 他们陆陆续续干了快半年了 。
董杰曾是教师、校长、河间市教育局副局长 , 如今是《诗经》研究者、传播者 , 而朱晓兵是农民 。 一个文化人、一个农民 , 身份基本不搭界 , 不过二人住对门 , 且都对《诗经》有一种执著的爱 。 是诗经这条线 , 把他们牵到一起 , 捆到一起 。
董杰今年64岁 , 朱晓兵今年56岁 , 两个半大老头儿手拉手走在传诗、“种诗”的乡间小路上 。
当天 , 他们去的是瀛州镇角楼村和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 。 这两个地方 , 有他们的“诗经”植物园 。 和他们一起去的 , 还有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赵增城等人 。 看到以前种的《诗经》植物都已经破土而出 , 长势可喜 , 几个人又在两个“诗经植物园”种上了“车前子”“白蒿”“荇菜”等十几种植物 。
本文图片
这次疫情前 , 董杰、朱晓兵和另一位《诗经》研究者刘丽颖曾陪着采访人员到第一实验小学参观 。 在教学楼廊道里 , 孩子们饲养种植的小动物和植物随处可见 。 温暖的阳光下 , 这些小植物欢快地生长 , 舒展着绿油油的春意 。 这些 , 多是《诗经》里的植物 , 是董杰等人为建“诗经植物园”的前期试验 。 那时 , 学校里的“诗经植物园”刚刚动工 , 工人们正在焊护栏、铺绿地 。 而参观当天 , 几个人在学校“诗经植物园”的“无纺布盆”里种下诗的心愿 。
“无纺布盆” , 是朱晓兵的策划 。 朱晓兵种地几十年 , 他自己说“在对植物适应能力方面 , 都略有研究” 。 相信这个种法肯定能行 。
学校的“诗经植物园”是第一处 , 面积不太大 , 而离河间城南仅四五里路的角楼村 , 有一处更大的“诗经植物园” 。 角楼村的“诗经植物园”有10亩地 , 与朱晓兵老家隔河相望 。 这片地是朱晓兵承包的 , 他在400多亩承包地里精选出这片试验田 , 专种“诗经” 。 《诗经》里的植物 , 能在地里种的就种地里 , 能在学校种的 , 就种在“无纺布盆”里 。 今年春天 , 这10亩地里陆续种下了80多种《诗经》植物 , 他们计划在“五一”之前将《诗经》里的154种植物全部种完 。 朱晓兵说:“2月初 , 最早种下的毛臭椿、酸模、拉拉苗、旱芹、柳树、苦菜等 , 都出苗了 。 ”如今 , 这片最早出苗的《诗经》植物郁郁葱葱 。
桃李春风歌且咏
江湖夜雨十年心
“竹苞松茂”“其命维新” , 在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里 , 到处都是诗 。 校园里的公示板上 , 每个工作日 , 老师都会用粉笔写上几行《诗经》里的词语:“允文允武”“大雅扶轮”……传承《诗经》的心“夙夜在公”“日升月恒” 。
传承《诗经》 , 让来自于大地的诗回归 , 把《诗经》种到大地上 , 是董杰、朱晓兵等人种下颗颗小种子时的大心愿 。
- |记述华州人陈年往事的一部力作——评《一剪闲雲赋流年》
- |行楷写好了,就是这个味!
- |《菜根谭》功成身退,天之道
- 招聘|10.0版本神预言成功《魔兽世界》巨龙时代来袭新种族新职业公布
- |褪去焦躁、找回美好!《谷雨奇遇记》带观众领略暮春山川的浪漫生息!
- |陈世英个展《图腾》亮相威尼斯 展题连接起艺术家佛教哲学的不同维度
- |今日好电影|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展现苏州传统工艺之美
- |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布艺总是给人带来欣喜
- 咖喱|剑拔弩张!《永劫无间》职业联赛正式启动
- 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著名作家王书清诗歌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