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大致来说 , 在德语文学的历史脉络中 , 《没有个性的人》有着怎样的独特性?有研究者视小说主人公乌尔里希为浮士德的“香火继承人” , 你怎么看待两人之间的关系?
吴勇立:从思想史上说 , 穆齐尔可能还只是一位过渡人物 , 他对这个时代之殇有切身之痛 , 但由于各种原因他的思想高度还没有触及那个时候大师们的天花板 。 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创造的“没有个性的人”乌尔里希成为一个烛照后世的文学形象 。
乌尔里希跟浮士德在本质上还是很不一样的 。 浮士德是个古典功力非常深厚的人 , 他看问题的深度远超常人 , 可以说达到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天花板;乌尔里希有头脑 , 能敏锐地察知文明社会表面繁荣下掩盖的种种危机和乱象 , 但他的思想是杂乱的 , 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 , 没有达到浮士德所认识到的“将全部世界从内部联系到一起的”“元一”(叶隽教授提出的一个概念) 。 浮士德永不停步地追求满足 , 他要享受人间最美妙的爱情 , 要开疆拓土 , 建功立业 , 犯下重重罪业也不在乎 , 因为他已经不相信基督教堂里的神 , 也不在乎彼岸来世 , 他也看透了一切知识皆是虚妄 , 像尼采说的“有用的伪造” , 浮士德就代表了近代德国的整体形象 , 是尼采的先驱 。
穆齐尔也和同时代的文人思想家一样深受尼采影响 , 尼采看破了世界的真相是虚无 , 但他并不厌恶世界 , 要用一种超人的意志承受住虚无 , 发挥权力意志 , 创造生命的奇迹 。 穆齐尔(乌尔里希)在个人气质上没有尼采的这种超人意志 , 所以他还不是尼采或浮士德的继承人 , 他不具备那样的能力 , 也没有那样的担当 。 他因为个人禀赋上的先天软弱 , 而选择了浪漫派 , 也就是编造一个不虚无的东西 , 努力地去实验它 , 希望它变成现实 。
新京报:《没有个性的人》是一部未竟之作 , 这也发生在卡夫卡身上 。 《没有个性的人》之不能完成 , 原因有哪些?
吴勇立:要回答这个问题 , 不得不普及一点古学的知识 。 《大学》上讲:“物有本末 , 事有终始 。 ”《尚书·商书·兑命》上讲“念终始典于学” , 为什么古人说“终始” , 不说“始终”?之所以把“终”放在“始”的前面 , 是因为古人都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万物皆根源于道 , 归属于道 , 道无所不备 , 无远弗届;在西方也一样 , 古希腊人开创了西方的形式思维 , 形式的最终目标是理念 , 是“至善” 。 所以我们看希腊史诗里的英雄 , 纵然有千难万险都无所畏惧 , 他们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 近现代则是一个秩序与真理观念渐渐瓦解的过程 , 人们嫌秩序太“妨碍”个人自由 。 但是他们想不到的是:丢掉了秩序与真理 , 人在精神上等同于自废武功 , 没有了靠山 , 也失去了存在的方向感 。
文章图片
【思想|穆齐尔的创作与思想:怎样去安顿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灵魂?】1914 年2月27日卡夫卡给穆齐尔的一封信的信封 , 信的内容涉及《变形记》的出版问题 。
前面讲到浮士德与乌尔里希的区别 , 在这里可以延伸一下:浮士德是承认世界有秩序、有真理的 , 只不过他是要用理性和主体意志去完全掌控秩序与真理 , 而乌尔里希是看不到真理的 , 他只能寄希望于发明或者设计一个真理聊以自慰 。 浮士德知道真理的方向 , 但是打开方式不对 , 乌尔里希不知道方向 , 终生都在摸盲盒做实验 。 伟大的作家都是真诚的 , 不会糊弄读者 , 更不会自欺 。 没有明确的方向了 , 作品走过漫长辽远的道路之后怎么收尾?就像一个旅行的人上了路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 , 所以卡夫卡、穆齐尔的长篇无一例外烂尾 。
- |人类伟大导师,列宁思想深入人心,精选他十句格言,句句鞭辟入里
- 潮州|以阅读风气转变促思想作风转变,潮州饶平举办青年读书沙龙
- 艾尔登法环|华南理工的建筑师应聘家政,13年甲级院的设计师转行中介……
- 文学|优酷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二季回归:观察世间万物 闪耀思想光芒
- 大卫·奇普菲尔德|大卫·奇普菲尔德新作:圣马可广场上的“办公大楼”
- |沃霍尔、梵高巨作亮相香港 《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或拍出天价
- 蓝色|沃霍尔、梵高巨作亮相香港 《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或拍出天价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资深HRD教你如何克服面试不自信,这些技巧你一定要知道
- |破题、破圈、破壁:《开讲啦》让思想的声音更具穿透力
- |达尔文逝世140周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何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