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界|世界读书日前夕,新华社“大家悦读课”请来了一位“大家”( 三 )


陈彦:我的成长经历完全是阅读建构起来的 , 我真是感恩阅读 。 阅读是从别人的生命中获取经验 , 从历史中获取经验 , 让我们可能活得更好一些、更接近理想一些 。 阅读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我常说阅读是两个阅读:一个是生活的阅读 , 就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再一个是文化的、书本的阅读 。
再者 , 阅读建构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想培养下一代的阅读习惯 , 你自己先要养成阅读习惯 。 因为阅读习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基本的精神面貌 , 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气质 。 而且我始终觉得阅读应该是个笨功夫 , 而不是读一些速成法 。 功利化的阅读应该越少越好 。
草地:如今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 , 短视频等传播形式开始深入人们的生活 , 这一现象会对阅读、对文学创作造成什么影响?
陈彦:我有时也看短视频 , 短视频里有很好的内容 , 它像个压缩饼干 。 毕竟今天的生活节奏非常快 , 需要提供多样化的精神食粮 。 但如果碎片化、娱乐化 , 甚至恶搞的视频充斥各类传播平台 , 是要引起注意的 。 如果你只是“抽取”一段内容 , 短时间内可能觉得十分精彩 , 但长期“抽取” , 很可能最后会变得非常偏执 。 坚持综合性、总体性的阅读对人解决问题是有好处的 , 让你方方面面都要兼顾到 , 再形成你的判断和认知 , 形成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 , 应该保持对世界、对人类 , 包括对身边的社会生活拉开距离的静静的思考、书写和阅读 。 世界就是这样 , 必须有人要仰望星空 , 有人要俯瞰大地 。 再艰苦的环境、再浮躁的时代 , 肯定也有人不浮躁 , 能够认认真真地静下心去读书写作 , 去整体性地思考社会、思考人类 。
文学界|世界读书日前夕,新华社“大家悦读课”请来了一位“大家”
文章图片

一手伸向传统
一手伸向生活
草地: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你在创作上有没有“独门秘笈”?
陈彦:对我而言 , 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还带着兼职性质 , 当然我比较喜欢这种状态 , 可以广泛参与社会生活 , 了解世界、了解生活丰富的样貌 。
我从十几岁开始写作 , 近40年间就没间断过 。 我从事写作的同事、朋友 , 中途也有过各种变化 , 我始终没有变 , 就喜欢这个 。 我一般没有什么社会交往 , 下班以后很快回家 , 就开始读书写作 , 周六周日基本也不出去 。 写作的时候 , 我会把门窗紧闭 , 哪怕是大中午都会拉上窗帘 , 用一道灯光打下来 , 开始是聚焦到稿纸上 , 后来聚焦到电脑上 。 这种聚焦非常好 , 我可以全部进入我的世界里和文学人物去对话、去创造 。 我没有什么“独门秘笈” , 就是爱上一个东西不能分心 。 《庄子》讲“用志不分 , 乃凝于神” , 人一辈子干不了多少事情 , 要干什么就把心思多朝上面用 , 自然就会有收获 。
草地:作为陕西的代表作家之一 , 您对陕西有什么样的感情?
陈彦:陕西是养育我几十年的地方 , 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丰厚的、滋养的土地——一方面是自然的、生活的喂养 , 一方面是精神的喂养 。
陕西有一个长安画派 , 他们有两句话 , 我觉得对文学创作也非常有价值 , 叫“一手伸向传统 , 一手伸向生活” 。 陕西是一块历史的厚土 , 也是文学的厚土 , 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一大批作家在中国文坛上立下了创作的标杆 。 我跟他们学到很多东西 , 从某种程度上讲 , 我应该也算他们的晚辈和晚生代 , 我的创作始终都是从他们的创作中汲取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