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4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世界读书日前夕 , 新华社“大家悦读课”请来了一位“大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阅读就像一棵树 , 找到了主干就会越读越茂盛”》的报道 。
“我喜欢坐在剧场最后一排 , 看舞台演出时演员的表演和观众反应 。 在台上台下的互动中 , 你能感觉到一个时代人的总体的精神质量 。 ”
在新华社全媒体栏目“大家悦读课”录制现场 ,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陈彦 , 聊阅读谈写作 , 目光坦诚且敏锐 。
闲暇时 , 他喜欢在剧场静静观察——演员观众、台前幕后、戏里戏外——从舞台这方小天地出发 , 剖开生活的肌理 , 见证大时代的变迁 。
文章图片
他是一位从戏剧舞台走上小说创作道路的作家 。
专注于长篇小说创作前 , 陈彦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 。 他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做了20多年专业编剧 , 还担任过团长、院长 。 他凭戏曲代表作“西京三部曲”(《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蜚声戏剧界 , 囊括了包括“曹禺戏剧文学奖”在内的各项业内大奖——即便不算上2019年让他在文学界“出圈”的茅盾文学奖 , 他也早已是个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 。
频频获奖也见证了他在创作上的勤勉 。 陈彦继承了陕西文学踏实、厚重的现实主义传统 , 如陕西前辈作家柳青一样 , 他特别重视深入生活 。 写《大树西迁》时 , 他在西安交大待了4个多月 , 又在上海交大生活了35天 , 录了几十盘采访录音;写《西京故事》时 , 为了展现农民工生存境遇 , 他先后到西安当时最大的两个农民工聚居地采风 , 写作历时3年半 , 先后大改7次 。
“作家需要深入生活 。 ”陈彦观察到 , 当下的写作者有时局限在二手材料中 , 忽略了真实生活 , 也写不出“烟火气” 。 他建议:“一定要到田野去 , 到生活最真实的场域去 , 要写出生活毛茸茸的质感 。 ”
“我无法想象一个作家如何写他不熟悉的生活 。 ”访谈中 , 陈彦屡次提及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 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被誉为“舞台三部曲”(《装台》《主角》《喜剧》) , 小说的题材兜兜转转 , 都没离开舞台内外他所熟悉的生活:他关注舞台背后的装台工;讲山里的放羊娃如何成长为“秦腔皇后”;写父子三位喜剧人的悲喜人生……
文章图片
他跳出舞台走进小说 , 又在小说里装下了整个舞台 。
他喜欢用舞台式的比喻 。 他曾经如此描述自己的写作状态:“让暗室只留一个光源 , 能照耀出一块仅够罩住两只伏案胳膊肘的光圈足矣 。 光圈以外的地方 , 越幽暗越好 , 目光止处 , 思想前行 。 ”如同一幕舞台布景;他形容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潮汐” , 是“月球与地球” , 通过剧场展现“社会的各种病和各种美好”……
他的作品特别关注小人物的命运 , 喜爱“为小人物立传” 。 在剧作《迟开的玫瑰》中 , 他刻画了一位背负家人梦想、托举生活重担的大姐乔雪梅 。 1998年至今 , 这部剧被改编为各类地方剧种 , 20余年连演不衰 , 收获无数掌声和泪水 。 小说《装台》改编的电视剧中 , “鸡贼又可爱”的装台工刁顺子 , 让观众在家长里短中读懂了烟火尘埃 , 读出了普通劳动者的责任和担当 。
- 写作|静下来,读书和思考——专访作家陈彦
- 文化|迎接世界读书日,王府井书店推出多项活动
- 篾匠|一刀一篾一世界
- 方式|从“读书”到“读屏”,如何实现阅读的意义?
- 电影|世界读书日|阅读不孤“读”,世纪朵云为你推荐这些好书
- 读书|【益阳】赫山区万源学校:读书节唱响爱国赞歌
- 阳新|专访《魔兽世界》游戏总监:10.0版本才是真正的回归WOW本源
- 姚建铨|世界读书日|院士读书建议请查收
- 马库斯·杜|世界读书日丨那些买书如山倒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 谢洁华|迎世界阅读日,广州越秀第100家图书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