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风物】罗浮山:明珠遗落幽岩飞瀑 摩崖石刻亟待焕彩( 二 )


本文图片

《逃闇记》是面积较大、史料价值较高的明代摩崖石刻
罗浮山现存摩崖石刻 , 大多是明清年间的石刻 , 少量是宋元年间和近现代的石刻 。 宋代以前的大量石刻 , 有的已因荒草湮没而待挖掘 , 有的因地质活动或人类活动崩塌、佚失 , 在清代就已荡然无存 。 现存的200多处摩崖石刻 , 按镌刻的时间大致可分为宋代石刻、明代石刻、清代石刻、民国石刻和现代石刻 , 历史跨度近千年 。
其中 , 宋代石刻存有三处 。 罗浮山现存石刻年代最久远的是白鹤观旧址后五龙潭的宋代祖无择题刻的“长寿涧” , 刻于宋皇祐二年(1050年)闰十一月二十七日 , 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 而刻于同一石壁的“罗浮”两个篆书大字 , 不仅是现存古代石刻字体最大的石刻 , 也是距今年代较久远的石刻 , 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 刻于酥醪洞石灶、宋元年间的“朝吴暮粤 , 水天一色”诗刻 , 距今也有近八百年 。
|【惠州文脉·风物】罗浮山:明珠遗落幽岩飞瀑 摩崖石刻亟待焕彩
本文图片

宋代祖无择题刻的“长寿涧” , 是罗浮山年代最久远的现存石刻
千年摩崖石刻的背后 , 隐藏着“罗浮仙山”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 位于水帘洞的流杯池旁边 , 八仙石诗刻记载了八仙齐会饮于此 , 共同为罗浮山题诗的传说;在酥醪观左侧山边石壁 , “酿泉”巨石浓缩着“安期神女会玄丘”的神话;而在“煮石处” , 千百年来都传说着女娲娘娘在这煮石补天故事……
文人为葛洪东坡刻石 犹如“书法展览馆”
昔日 , 罗浮山儒释道汇聚 , 引来无数文人志士在遍布峰涧谷里的岩石上留下了自己的“个性签名” , 不少为历史名人所作 , 以表仰慕之情 。
葛洪是罗浮山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 。 在冲虚观后东侧 , 有一池清潭 , 四周被青砖围砌 , 形如八卦 ,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明洞洗药池 。 葛洪诗云:“阴洞泠泠 , 风佩清清 。 山居永动 , 花木长荣 。 ”指的就是朱明洞洗药池 。
当年 , 清代名家丘逢甲受冲虚观主之托 , 作《洗药池》诗一首并刊勒于石 , 缅怀葛洪 , 歌颂洗药池:“葛洪洗药处 , 所遗筇杖 , 今化为石 。 清白分明 , 其迹宛然 。 ”随着天气变化或因缘际会 , 一条宛若游龙的白色“筇杖”在洗药池旁的青石壁上影影绰绰 , 时隐时现 。 传说这道白色斑痕是葛洪的竹手杖所化 , 葛洪羽化成仙后 , 它就隐入青石壁中 , 与洗药池长相厮守 。
|【惠州文脉·风物】罗浮山:明珠遗落幽岩飞瀑 摩崖石刻亟待焕彩
本文图片

民国时期拍摄的冲虚观洗药池 , 翻拍自《惠州近代历史图录》
除了葛洪 , 跟罗浮山息息相关的名人就是苏东坡 。 在朱明洞 , 有一处楷体石刻“坡仙旧址” 。 “坡仙”指的就是苏轼 。 尽管苏轼的罗浮之行只有一天 , 很是仓促 , 但丝毫不妨碍他对罗浮山一往情深 。 此后 , 他仍多次表达欲再游罗浮山的强烈愿望 , 一生总共写下与罗浮山相关的诗词文赋近百篇 , 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罗浮山下四时春 , 卢橘杨梅次第新 。 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辞长作岭南人 。 ”
“坡仙旧址”是清人施翰为了纪念东坡山房 , 特在旧址附近勒石以纪 , 旁边还有一首行书诗:“南迁春睡好 , 故傍道人居 。 万卷成糟粕 , 深山有废庐 。 ”
这只是名人石刻的“冰山一角” 。 罗浮之美、之奇、之幽、之妙、之绝 , 令人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 极视听之娱 , 似乎只有刻石留痕 , 才能彰显风雅 。 梁王箫誉 , 道宗葛洪 , 文豪苏轼 , 学者湛若水、张萱、洪垣、庞嵩 , 官员祖无择、叶春及、丘逢甲、刘纪文 , 书画家谢兰生、黄培芳、秦咢生、连登 , 社会活动家黎应钟 , 还有数不清的本地官宦、文人游客等 , 通通不能免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