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风物】罗浮山:明珠遗落幽岩飞瀑 摩崖石刻亟待焕彩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陈骁鹏 马勇
【|【惠州文脉·风物】罗浮山:明珠遗落幽岩飞瀑 摩崖石刻亟待焕彩】文/何启文 李海婵 图/何启文
制图/杜卉
|【惠州文脉·风物】罗浮山:明珠遗落幽岩飞瀑 摩崖石刻亟待焕彩
本文图片

羊城晚报《惠州文脉》4月22日版面图
【编者按】
散落在秀谷幽岩和飞瀑名泉的石壁上 , 惠州罗浮山摩崖石刻展示着历代名家大师留下的珍贵墨宝 , 犹如“书法展览馆” , 乃是厚重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 。 1989年 , 罗浮山摩崖石刻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时至今日 , 这一“文化宝藏”仍吸引着许多文化爱好者孜孜不倦地研究 。 近期 , 《罗浮山金石待志》一书将面世 。 该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 对罗浮山摩崖石刻进行系统地校点、整理和解读 , 对其背后蕴藏的历史信息和学术价值仔细挖掘、深入探讨 , 特别是对摩崖石刻的内容、年代、题刻者 , 做了大量的补阙拾遗和考证工作 。 不少石刻属首次发现 , 如:五龙堂、海上第一山、洗心泉等等 。
深山里藏着一个浩瀚的石刻世界 。 据旧志记载 , 罗浮山摩崖石刻足足有2000多处 , 然而历经千年 , 不少已湮没或难觅 , 如今仍面临着风雨侵蚀等保护难题 。 不少文化研究者奔走呼吁:摩崖石刻的挖掘、整理与保护刻不容缓 , 莫等以后只能在故纸堆内追寻!(李海婵)
|【惠州文脉·风物】罗浮山:明珠遗落幽岩飞瀑 摩崖石刻亟待焕彩
本文图片

石刻“罗浮”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谢文山 摄
罗浮山 , 巍然耸立在华夏之南、东江之滨 , 地跨惠州博罗、龙门和广州增城三地 , 纵横广袤五百公里 , 大小峰峦四百三十二座 , 飞瀑流泉九百八十余道 , 石室幽岩七十二处 , 素有“岭南第一山”“海上第一山”等诸多美誉 。
有道是:“罗浮十八面 , 面面有珍宝 。 ”其中 , 罗浮山摩崖石刻是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 盛于唐宋 , 直至清末仍连绵不断 , 罗浮山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 现存的摩崖石刻共有200余处 , 其年代悠久、内容丰富、字体优美 , 散落在罗浮十八洞天的秀谷幽岩和飞瀑名泉的石壁中 。
穿越千年的“罗浮史记” 神话色彩浓厚
摩崖石刻 , 又有金石之称 。 据《穆天子传》所载:“天子遂驱升于弇山 , 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 。 ”这是中国最早关于石刻的记载 , 迄今已有3000多年 。
罗浮山摩崖石刻盛于唐宋 , 直至清末仍连绵不断 ,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 历代文人骚客、官宦贤士、政要名人 , 在畅游罗浮之余 , 徜徉自得 , 或抒发豪情 , 或歌颂自然 , 或因事因时而在悬崖峭壁上凿刻长篇颂赞、诗歌游记以及各种题字、题记、题名 , 它们是藏于名山、垂于后世、无心插柳编撰成一部最坚实而凝重的“罗浮史记” 。
从数量上看 , 目前已发现200多处 , 就书体样式而言 , 篆、隶、楷、行、草诸体俱全;从规格上看 , 有的小中见大 , 自有天地 , 有的斧山凿壁 , 作擘窠大字;从历史价值、内容上看 , 有最悠久的宋代摩崖“长寿涧” , 有最为人熟知的篆书“罗浮” , 有字数最多的“逃闇记” , 还有相传为“飞仙剑书”的“朝吴暮粤 , 水天一色 。 长啸归来 , 山青月白”等 。 有字、有词、有诗 , 或文、或记、或传 。 凡此种种 , 令人瞩目 , 极具研究和保护价值 。
|【惠州文脉·风物】罗浮山:明珠遗落幽岩飞瀑 摩崖石刻亟待焕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