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之美|慢慢看,欣赏啊——读《古书之美》

看这本书的豆瓣评论 , 我再次感叹:人的执念 , 确实很顽固 , 有时盯在一个点上 , 怎么也绕不出来 。
本书的主角是韦力 , 先是庆山对韦力的采访 , 后是韦力普及古书知识及藏品展示 , 全部内容都和书名相扣——古书之美 。 而不少评论却指向了韦力的个性、庆山的文字等等 , 不是不可以说 , 但这种剑走偏锋多了 , 实在烦人 。 执念和成见 , 在韦力的跋中也曾提到 , 本书初版时 , 有人质疑“韦力怎么和安妮宝贝混一块了?”安妮宝贝就是后来改名的庆山 , 她早期的先锋作品引发争议 。 韦力越解释越没人信 。 而韦力通过一年多的接触 , 感受到庆山的认真 , 并视为“益友” 。 由此可以看出 , 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人云亦云 , 简单化概念化地给人贴上标签 , 这是人类的通病 , “乌合之众”的帽子 , 我们很难摘下来 。
好啦 , 切入正题 。 《古书之美》于我而言 , 普及了古书知识 , 感受到藏书人的喜乐 , 是本不错的小书 。
【古书之美|慢慢看,欣赏啊——读《古书之美》】对于古书之美 , 韦力并未进行下定义的式的总结 , 你需要从头读到尾 , 从字里行间感受韦力心中的古书之美 。 以公认的宋版之美为例 , 在韦力看来 , 由于唐宋之际是古书由写本向刻本过渡有转折期 , 必须刻印精美 , 才能让读书人认可 , 用现代话来说 , 让市场认可 。 韦力称:“我个人认为这是宋版之美的由来——美学只是附庸 。 ”对于书籍的形式 , 韦力认为“书籍一出现就在形式上到达了顶峰 , 然后逐渐衰落至今 。 ”这和韦力对人类思想发展的认识类似 , 在他看来 , 物质世界在不断发展 , 但轴心时代的思想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 谈到藏品的价值 , 在“物以稀不贵”的常规理路下 , 韦力提出了三性: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 。
看来 , 人类的早慧 , 固然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 但也为后代设置了天花板 , 江山代有才人出 , 但所领的风骚 , 却往往失去了开创和突破的价值 。
“书香”一词 , 已成了读书的常用词 , 除了纸、墨结合的特殊气味 , 更成了一种通感的比喻 。 在韦力的藏书室 , 庆山对“书香”的感觉 , 更有切身体会 , 她写到:“书香只能来自古籍 , 来自它们的墨、纸在岁月的沉淀之后与书柜壁板樟木芳香的融汇 。 ”这种体会 , 现代读书人大都已无缘得见了 。
应该说 , 古书收藏是财力+眼力的活计 , 二者缺一不可 , 与普通读书人没有干系 。 但作为爱读书的人 , 了解一下古书知识毕竟是件有意思的事 。 翻不到宋版书 , 可以买几套国家图书馆的影印本 , 断掉求全的执念 , 也可感受到部分的古书之美 , 信可乐也!
这种凡俗的乐趣 , 或为方家所笑 , 无所谓 , 你有你的方 , 我有我的圆 , 你是地 , 我是天 , 既可三才合一、天地交融 , 亦可两不相扰、两不相干 。 此之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也!
慢慢看 , 欣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