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江|【历史文化】“铜山县”浮出水面‖刘春梅( 三 )


玉江|【历史文化】“铜山县”浮出水面‖刘春梅
本文图片

“流杯畅饮”石刻
如今能看到的这幅石壁崖刻大书“流杯畅饮” , 由冯运之题 。 现有11行 , 上半部分尚明 。 据史书记载 , 铜山玉江有流杯池 , 是昔日铜山县尉冯丙之与文友泛觞的场所 。
“第一次能够近距离地看得这么清楚 , 很难得 。 不难想象 , 宋人真的太有趣了!”邓高辉感慨不已 。 而其他游人在了解了“流杯畅饮”的意义后 , 也纷纷表示要效仿铜山先贤 , 邀约三五好友 , 在玉江河畔来一场“曲水流觞”式的聚会 。

玉江石刻背后是灿烂的铜山文化
北宋初年的“太平兴国三年”石刻在飞来石下侧 , 上刻“数家水硙俱尽(?) , 夜至三更雨到明” , 笔划形似书虫噬书之洞 , 甚是奇特 。 中江县书画院院长林长龙认为 , 这件石刻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 “你看它‘水’字很小 , 但‘尽’字又拉得很长 , 看上去不是很协调 , 但实际上丑书不丑 , 这是书法家自我个性的展示 , 流露出天真可爱的一面 。 ”林长龙从成都请来了专业的拓片人员 , 以便对这幅作品作进一步研究 。
玉江|【历史文化】“铜山县”浮出水面‖刘春梅
本文图片

“太平兴国三年”石刻
除了以上这些 , 现存的玉江石刻群还包括《铜陵纪胜碣》《铜山乡贤祠记》《铜山乡十贤祠记》《铜山乡贤祠后记》《材村笔约》《竖笔记》《宝峰书院碑》等明清时期铜山文人留下的大量碑文石刻 , 另有造像龛窟3处 , 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 。 2022年初 , 林长龙与同仁们又在玉江西岸的崖壁上发现了一尊圆雕素佛和新的石刻 , 年代初步判断为宋 。

不该被遗忘的 “铜山三苏”
笔者查阅资料后发现 , 在如此集中的一片区域 , 留下如此数量众多和内容丰富的石刻碑文 , 不仅是德阳地区的唯一 , 在全省范围内也是十分罕见的 。 玉江石刻群背后 , 是有着“文化名城”美誉的古铜山县的厚重历史积淀 。
铜山县历代名贤辈出 , 从唐代到明清 , 史书有记载的进士以上的名人就有23位 。 铜山名人中 , 仅苏门文人就有13人之多 。 由于苏门文人崛起 , 兴铜山一代文风 , 加之北宋初年即已享有盛名的铜山书院 , 化一方之风俗 , 古铜山县文人蔚起 , 文风甚浓 。
玉江|【历史文化】“铜山县”浮出水面‖刘春梅
本文图片

而在铜山众多名人中 , 尤以“三苏”最为著名 , 有“铜山三苏”之称 , 他们就是四川宋代首位状元苏易简、书法家苏舜元、诗人苏舜钦祖孙3人 。 其中 , 苏舜钦与诗人梅尧臣并称“苏梅” , 与欧阳修关系要好 , 在文学史上地位颇高 。 如今 , 在中江县城塑有“铜山三苏”像 , 广福镇立有“状元故里”的牌坊 , 还有一座始建于北宋时期的状元桥 。
玉江|【历史文化】“铜山县”浮出水面‖刘春梅
本文图片

“很多人只知道苏洵、苏轼、苏辙这‘眉山三苏’ , 却不知道比他们成名更早的‘铜山三苏’ , 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 ”邓高辉表示 。

千年人文瑰宝期待发扬光大
据史书记载 , 古铜山县还有众多石刻 , 如今都已消逝 。 最珍贵的有刻于唐开元年间、书法艺术价值极高的《石亭记·千秋亭记》 , 毁于20世纪70年代 , 仅存清版拓片;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 , 曾在玉江石壁上留字 , 后来因修建发电站被毁;安史之乱中 , 杜甫经过铜山光禄坂时写下《光禄坂行》 , 成诗的地址和刻石已不知所踪……至于原乡贤祠处大石所刻的“美女晒秋图”“千人下跪” , 则只存在于当地老人的口口相传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