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用人名命名的马路

上海道路大多都以各省市的名字来命名 , 比如山东路、南京路、合肥路等 。虽然国内其他的顶级都市往往都会这样给道路命名,不过像上海这样“布局全国”的现象倒是罕见 。

上海用人名命名的马路

文章插图
上海道路的命名,最初起源于开埠之初的列强租界规定上海地区原属松江府,乃江苏辖地 , 英国叩开清朝大门后,将上海纳入通商口岸行列 , 上海这个在古代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正式开埠,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
《虎门条约》签署后,英国获得了在上海划定租界的权益,清朝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 , 与当时的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颁布了《上海土地章程》 , 确定了首块租界范围,此后,美国与法国也相继获得了在上海设立租界之权 。
1862年,英租界与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
虽然名字叫“租”,但其实这些零零散散的租界,就是列强的殖民地,西方各国强占当地居民时代居住的土地,用极低价格雇佣工人修建各种基础设施,租界的人口与经济迅速发展 。
上海用人名命名的马路

文章插图
为方便管理,英国人率先提出《上海街道命名备忘录》,决定将租界内的道路原名更改,变成以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方向的街道以各城市的名称命名的准则 。
英国人如此做法的原因有二:
一,英国通过战争摄取巨额利益的同时,也将势力范围从沿海扩到内陆 , 租界内道路名称以省市命名 , 英国人是想借此展现自己的实力,并以此标榜自己在华的势力范围 。二,用省市的名字来命名道路,的确比原本上海人自己按照本土习惯取的道路名更容易记录与使用 , 这也是英国人为熟悉上海与中国地理情况,为进一步侵染做准备 。
上海用人名命名的马路

文章插图
当时 , 公共租界内最繁华的一条路,被老一辈上海人称作“大马路”,也就是后来被英国领事麦特赫斯脱建议更名的南京路 。
而与南京路所平行,依次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原本“广东”作为省名,并不符合英国人最初制定的命名规则,事实上因为广东与广州在英文里发音近似,都是“Cunton” , 英国人并没有做详细区分,所以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
【上海用人名命名的马路】向来喜欢与英国人作对的法国人自然是不肯向英国人看齐的 , 英国人的道路命名原则并没有被法国人接受,法国人在上海命名道路主要以文化概念与人名等为主 。
比如淮海中路的前身霞飞路,衡山路的前身贝当路 , 永年路的前身杜神父路,永福路的前身古神父路等等,这些名字其实都是来自于法国的著名人物与神职人员 。
上海用人名命名的马路

文章插图
当然,法国人并非完全没有接受英国人创造的这种命名方法 , 法租界内也有少数以省市命名的道路,比如宁波路 。
对于洋人们搞的这一套 , 上海本土的居民自然不同意,但是那时的清朝软弱无力,他们自然也拿洋人毫无办法,只好做些“无声的抵抗”,在日常交流中还是以本土习惯来称呼这些道路,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了列强彻底离开中国 。
此时,以省市等命名道路的这种规则,还是只局限于列强租界范围,也就是黄浦江、苏州河、洋泾浜与泥城浜这四条河流范围之内,对上海其他地区尚未造成明显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