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的缘起是一个旧书架 。 一米二左右高 , 右上角有一掉了漆色的铁牌 , 印制“北京師範大學”字样 , 编号“架:6391” 。 策展人张宗希在旧货市场淘到它 , 此后不止一次想象它的身世 。 最终 , 以书架为出发点 , 他们展开一场关于交流的多角度考察 。
4月21日 , 蔡锦空间新展“信·息 In·Formation”开幕 , 展出卜云军、郭赛、李易纹、刘桐、马海蛟、席丹妮、张新军7位艺术家不同形式的创作 。 展览试图通过探索“信息”这一矛盾的概念 , 继而关注信息时代有关交流方式的流动与变化 。 以“对一个书架的交替阅读”为主题的对谈直播于4月23日下午举行 。
文章图片
张新军作品《南阳》展出现场
在展览当中 , 多位艺术家的创作围绕前述旧书架展开 。 艺术家张新军将这只书架拆解、重组后变成一只小船和船桨 。 展厅现场 , 这只木船、船桨以及打造木船的铆钉、图纸、过程图片等共同呈现 。 张新军说:“一件旧家具携带着使用者的信息 , 它具体到每一处磨损或难以名状的气味 , 从不同的地址到不同的人 , 它一路航行 。 从书架到小船 , 使物从一种符号过渡为另一种符号 , 它像一种七巧板游戏 , 拆解——拼接 , 不变的是物本身 , 以及它的过往历史 , 或是来自某处 。 ”
文章图片
席丹妮作品《笨船》展出现场
文章图片
席丹妮 《笨船》 布上油画、油画棒 146*53cm 2022
而艺术家席丹妮用绘画再现了这条被拆解、重组 , 只能放在陆地上观赏、并无实际用处的《笨船》 。 她说:“一条废木块组成的‘无用’之船 , 具有船的形态 , 但并无船的实际功能 , 它似船而非船 , 在一个过于追求功用的现实环境中 , 它注定被遗弃 , 每当我经过它时 , 它的境遇常常会触动到我 。 ”
文章图片
刘桐复制的亚克力书架
艺术家刘桐则按照原书架的形制 , 一比一复制了一个轻薄的亚克力材质书架 。 这种在新时代被普遍使用的材质有着工业化、快捷轻巧的特点 , 而它的透明或半透明特质 , 又使其接近空无 。 刘桐说:“这又再次诠释了‘书架’这个物品的本来面目:它是一个未被定义的中转站 , 你可以在上面放任何一种书 , 甚至任何一种东西 。 ”
文章图片
刘桐 《讲故事的人》 作品实施现场
刘桐的另一件行为作品《讲故事的人》由讲故事的人(艺术家本人)、水墨图轴、羽毛或花朵以及桌椅四个部分组成 。 艺术家要讲述的故事取材于中国上古神话传说 , 观众通过一种传统的随机选择方式(抛花)确定要讲述的故事 。 刘桐说 , 作品的灵感来自读写并不普及的时代所特有的一种职业"说书人" , 试图通过讲故事这一行为重建一种从人到人的直接联系 , 同时也是当代的我们与上古民族神话的直接联系 。
- 北京故宫|600年历史的北京故宫,为何从来都没有积水?背后隐藏了古人智慧
- 大学生|职业试药人:从业者多为大学生,月入上万,有人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 招聘|应届生首次破千万,疫情压力就业者何去何从
- 健康管理|军队文职岗位缺口大,薪资待遇远超公务员,学历门槛也降至专科
- 七律|从杜甫诗看七律句式特点11,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 诗歌|从解构现实到现实重构
- |优秀员工,从不抱怨(多读几遍)
- |甘肃推广“陇上飞阅”数字阅读:引年轻人从“读书”到“读屏”
- 米芾|妙品|俗事生雅:此帖虽从米芾书风中取法,但别具精致与平和
- 世界读书日|当“中国海军节”遇上“世界读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