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随园诗话:卷七(91-100)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91-100)
本文图片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91-100)
本文图片

作者:袁 枚
卷七
91
唐人咏小女诗云:“见爷不相识 , 反走牵娘裾 。 ”是画小女之神 。 “发覆长眉侧 , 花簪小髻旁 。 ”是画小女之貌 。 “学语渠渠问 , 牵裳步步随 。 ”是画小女之态 。 “爱拈爷笔墨 , 闲学母裁缝 。 ”是写小女之憨 。
卷七
92
东坡诗 , 有才而无情 , 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 , 学力浅也 。 有起而无结 , 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 。
卷七
93
离别涛最佳者 , 如:“路长难算日 , 书远每题年 。 无复生还想 , 终思未别前 , ”“醉中忘却身为客 , 意欲仍同送者归 。 ”皆读之令人欲泣 。 又宋人云:“西窗分手四年余 , 千里殷勤慰索居 。 若比九原泉路别 , 只多含泪一封书 。 ”
卷七
94
唐人《女坟湖》云:“应是离魂双不得 , 至令沙上少鸳鸯 。 ”宋人《青楼 》诗云:“与郎酣梦浑忘晓 , 鸡亦流连不肯啼 。 ”
卷七
95
陆代曰:“凡人作诗 , 一题到手 , 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老生常淡 , 不召自来 。 若作家 , 必如谢绝泛交, 尽行麾去 , 然后心精独运 , 自出新裁 。 及其成后 , 又必浑成精当 , 无斧凿痕 , 方称合作 。 ”余见史称孟浩然苦吟 , 眉毫脱尽;王维构思 , 走入醋瓮:可谓难矣 。 今读其诗 , 从容和雅 , 如天衣之无缝j深入浅出 , 方臻此境 。 唐人有句云:“苦吟僧入定 , 得句将成功 。 ”
卷七
96
溧陽相公为大司寇时 , 奉旨教习 庶吉士 , 到任庶常馆 , 而此科状元庄容可以在南书房 , 故不偕诸翰林来 。 史公怒曰:“我二十年老南书房 , 不应以此绐我 。 ”将奏召之 。 彭芝庭侍讲为之通其意甚婉 , 遂为师弟如常 。 彭故史公本房弟子 , 而庄又彭公本房弟子也 。 庄献诗云:“绛帐自然应侍立 , 蓬山未到总支吾 。 ”溧陽公馆课 , 出《春日即事》题 。 同年管水初一联云:“两三点雨逢寒食 , 廿四番风到杏花 。 ”公擢为第一 , 同人以“管杏花”呼之 。 公七十寿旦 , 某庶常献百韵诗 。 公读之 , 笑曰:“把老夫做题 , 也还耐得百韵;可惜无一句搔痒处 , 都是祝嘏浮词 , 不敢领情 。 ”盖公总督八省 , 兼领六卿故也 。 记许刺吏佩璜有句云:“三朝元老裴中令 , 百岁诗篇卫武公 。 ”余有句云:“南宫六一先生座 , 北面三千弟子行 。 ”俱为公所许可 。
卷七
97
余雅不喜杜少陵《秋兴》八首;而世间耳食者 , 往往赞叹 , 奉为标准 。 不知少陵海涵地负之才 , 其佳处未易窥测;此八首 , 不过一时兴到语耳 , 非其至者也 。 如曰“一系” , 曰“两开” , 曰“还泛泛” , 曰“故飞飞”;习气大重 , 毫无意义 。 即如韩昌黎之“蔓涎角出缩 , 树啄头敲铿”;此与《一夕话》之“蛙翻白出阔 , 蚓死紫之长”何殊?今人将此学韩、杜 , 便入魔障 。 有学究言:“人能行《论语》一句 , 便是圣人 。 ”有纨挎子笑曰:“我已力行三句 , 恐未是圣人 。 ”问之 , 乃“食不厌精 , 脍不厌细 , 狐貉之厚以居”也 。 闻者大笑 。
卷七
98
余尝教人:古风须学李、杜、韩、苏四大家;近体须学中、晚、宋、元诸名家 。 或问其故 。 曰:“李、杜、韩、苏 , 才力太大 , 不屑抽筋入细 , 播入管弦 , 音节亦多未协 。 中、晚名家 , 便清脆可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