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加一座车站有多难11号线陈翔公路站向高难度工程发起挑战( 二 )


近6公里长的线缆,并没坏,也没超期服役,为何要全部更换?要从轨道旁的立柱说起 。
细心的乘客可能会发现,地铁高架轨道两侧,每隔几十米有一根立柱,上面挂着的就是承力索和接触线,起到加固和稳定作用 。可某段轨道旁一旦要建新站,柱子就没了容身之地,必须移除 。因为它们所处的位置,要装站台屏蔽门 。
立柱的“替身”不难找,只需从新站顶棚往下加装倒挂柱 , 将线缆稍稍移位即可 , 不用换线 。问题的关键,出在两根装有“锚段关节”的立柱上 。
地铁接触网沿线被分成若干段,每一段都有独立的机械稳定性,称为“锚段” 。分段,是为了安全 。当任一锚段发生故障,比如突然断电,可缩小事故范围,不影响其他段的运行 。相邻锚段衔接部分,称为“锚段关节”,能保证受电弓平滑、安全地在不同锚段间过渡,与关节对人体的重要性相似 。
新车站的轨道区里,恰有一处锚段关节 。根据“不能设在站内”的原则,需移走 。上周初,锚段关节成功向南移位270米 。秦康乾解释,“手术”复杂程度,堪比人体关节移植 。“术后”有个必经环节——更换锚段内所有线缆,难度更大 , 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 。
 四个“特别困难”
接触网换线 , 到底难在哪?来自中铁四局电气化公司的施工方项目经理陈青松连用四个“特别”来形容 。
时间特别紧 。进轨道区域施工,都只能等到半夜列车停运后 。去除工前准备和工后清理物料,有效施工不超过3个小时 , 而这次换线的时间更短 。“十二点半开工 , 到凌晨两点半,新线应基本安装完毕,否则就要启动应急预案 。”陈青松补充说,先不着急拆除旧线,而是拧松后搭在旁边备用 。“万一新线来不及放完,还要把旧线复位,需多留一些应急时间 。”

上海地铁加一座车站有多难11号线陈翔公路站向高难度工程发起挑战

文章插图
曲线特别长 。此次改造,约75%的轨道是曲线 。“在曲线段施工,不管是拆旧线还是架新线 , 都要始终保持足够弧度 , 把线缆张力控制得恰到好处,难度比直线段增加好几倍 。”陈青松坦言,这对人员数量、配合程度和放线技术都提出了高要求 。
操作特别静 。眼下正值中高考冲刺,换线又只能放在夜间 。为了不影响考生休息,施工方动足脑筋 。比如必备的轨道车就是十足的“大嗓门” 。按规范,车辆启动一次,要鸣一声长笛 , 每次持续十来秒,每晚多达上百次 。内燃机车的叫声有多响亮刺耳,可想而知 。这次接触网改造,轨道车却安静了 。“投入更多人力,高效配合,用反复提醒来代替鸣笛 。”陈青松介绍,所有人在现场刻意压低音量,尽量安静作业;一些噪音较大的施工项目,近期也都暂停了 。
人员和机械特别多 。约90名地铁维保、监护、应急人员和313名接触网工,仅梯车就多达32部,负责回收旧线的,有数十人 。“几十道工序,3000多米承力索,300多人高空作业,安全隐患较多,一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意外,或影响第二天运营 。”陈青松说,“大家必须齐心协力,分组落实,分秒必争 。”
攻克“三道难题”
在既有线路上新增车站,困难重重,“换线”是其中的缩影 。
“今天凌晨,项目攻克了第三道难题,将进入常规收尾阶段 。”秦康乾感慨说,前两道难题分别是“切割”和“吊装” 。
接触网成功改造,相当于解决了线路的“关节移植”(锚段关节移位)和“血液循环”(换线保障供电)问题,而另两道难题都出现在“搭建骨架”(主体建筑和钢结构屋盖施工)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