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林语堂: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差别

读书人|林语堂: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差别
文章图片

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 , 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 。
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 , 以时间和空间而言 , 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
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 , 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 , 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 。 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 。 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 , 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 , 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
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 , 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 , 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 , 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
一个古代的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 , 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 , 是哪一类的人 。 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 。 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 , 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 , 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
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 。 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 , 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 , 是和旅行一样的 。
不但如此 。 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 。 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 , 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 , 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 , 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 , 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 , 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 。
所以 , 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 , 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 。
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 , 并不是读书 , 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 , 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
据我看来 , 关于读书的目的 , 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 。
他说:“三日不读 , 便觉语言无味 , 面目可憎” 。
他的意思当然是说 ,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 , 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 , 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 。
读书人|林语堂: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差别
文章图片

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 , 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 , 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
他对自己说:“我非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可 , 我非读索福客俪(Sophocles)的作品不可 , 我非读伊里奥特博士(Dr·Eliot)的《哈佛世界杰作集》不可 , 使我能够成为有教育的人 。 ”我敢说那个人永远不能成为有教育的人 。
他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Hamlet) , 读毕好像由一个噩梦中醒转来 , 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 , 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 。
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 , 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 。
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 , 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 。 这不是读书 , 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
所以 , 依黄山谷氏的说话 , 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 , 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
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 。 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 , 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 。 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 , 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