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立速评|韩松落——“‘以父之名’的代价”( 二 )


清凉感则是奇想的效果之一 。 踏入看似有限的空间却进入另一个奇异的空间 , 这类故事让我想到最近的《花衣魔笛手:传说背后的欧洲中世纪》 。 如果说此书以传说为入口展开的社会史研究 , 能以人文科学的分析很大程度上驱散传说的离奇迷雾;那么本作则是用轻盈的笔触 , 把失踪的不幸引向梦幻的宇宙——文学对世界的重新“赋魅” , 在这里落实得具体而妥帖 。 那位父亲也许不仅有改变空间的异能 , 还能间歇地预知某个女人的厄运 , 并以陪伴的方式使她免遭不幸 。 总之 , 在真实的承诺变得面目全非、现实题材被“!”抽走力量的此刻 , 一个由飘动的奇想编织的清凉诗意的世界 , 给故事中人也给读者的心“提供了一个临时的庇护空间” 。 尽管它的虚构并不比我们周遭的更多 。
|读立速评|韩松落——“‘以父之名’的代价”
本文图片

朱子夏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
在孩童的想象中 , 每位父亲都是自己的英雄;不过想象终将被更深沉的现实所替代 , 兜兜转转之后 , 我们不得不承认父辈乃至自己的“普通” 。
而在另一种奇想中 , “父亲”虽出于某种原因缺席了“我”的部分成长历程 , 却像一名真正的超级英雄般从天而降 , 救民于水火之中 。 这时“我”凝望着“父亲”的背影 , 缓步迈进 , 仿佛和他一道参与到了某种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 。
这是一个相当复古的故事 。 与其将这位奇想中的“父亲”认为是现实意义上的父亲的理想化投射 , 不如将其视作一种古典的浪漫想象、一种对自身重量和使命感的召唤——这种想象和召唤的背后恰是对流动的现代性的抵抗 。 在小说中 , 作者在看似不经意间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嘲弄:为了抽奖胡编乱造的“热心网友”、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开喷”的“键盘侠”、只会假笑的“电脑脸”……这些现象构成了机械运转的现代社会的表征 。 然而越是如此 , 我们越需要某种永恒的价值——或者是一位英雄“父亲”来庇护我们的存在、想象和语言 。 也正是在这样的对比之下 , 在浪漫的表征背后 , 奇想的现实意义开始凸现出来 。
编辑 | 胡志
【|读立速评|韩松落——“‘以父之名’的代价”】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