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正在消失|《纽约》

1954年威廉·克莱因决定做一本关于纽约的摄影书之前 , 世界上并没有摄影书这种东西 。 这本书最终出版于1955年 , 现在经常被简称作《纽约》(第一版的书名很长 , 拗口且充满戏谑:Life Is Good& Good For You in New York) 。 我认为它是世界上第一本摄影书 , 而在其之前出现的要么是影集 , 要么是有照片插图的普通书籍 。 它们都不是摄影书 。
视觉|正在消失|《纽约》
文章图片

这当然涉及到摄影书的定义 。 影集也会按照一些常见标准——比如作者、题材或主题——将照片搜罗在一起 , 编订成书 。 不管按照何种标准编纂 , 这些影集以图书形式流通 , 只是因为除了报纸、图书和展览 , 照片并无其他途径可以抵达受众 。 换句话说 , 这些被装订成册的照片 , 并不需要图书这种特定的媒介 , 而是需要图书的市场和发行渠道 。
书作为一种媒介 , 有很多特殊之处 。 它首先是一种印刷工艺 , 其次是一种特殊的装订方式 , 这种装订方式决定了内容被阅读的顺序 。 图书设计是一种借助视觉延迟和视觉记忆得以不断延展的空间艺术 , 也是一种借助单边装订和双向翻页得以深化的时间艺术 , 阅读则是结合了触觉的视觉经验 , 是一个将文本性和视觉性结合在一起的身体互动过程 。 在《纽约》出现之前 , 摄影还没有对这种媒介进行过有目的的探索 。
这种空白是有原因的 。 古登堡印刷术发明后 , 可复制性是一本书的首要特征 , 而复制是对照片唯一性的否定 。 唯一性在摄影的早期历史上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 在法国政府买下并公开达盖尔摄影法专利之前 , 摄影的发展已经分为两途 。 途径一是直接获得一张不可复制的照片(影像呈现在金属板上) , 途径二是获得一张可以无限复制的底片(先是纸质 , 后来又有玻璃和塑料材质) 。 不管是照片是可复制的 , 还是不可复制的 , 它的排他性财产属性都不无争议 。 争议源自摄影作为社会过程的性质 , 但体现在照片的归属上 。 换句话说 , 照片到底属于谁?它应该属于拍摄者 , 还是被拍摄者或实际持有者呢?
视觉|正在消失|《纽约》
文章图片

绘画的历史可以就近提供一些参考 。 因为画作的多重归属当时已经得到公认 。 如果有人委托一位画家为自己画一幅肖像 , 作为主顾 , 他有权提出各种要求 , 只要他的要求没有超出画家愿意接受的范围 , 并且照约定向画家支付报酬 , 这幅画就为他所有 。 这幅画的财产属性还意味着主顾本人或他的继承人可以持有或交易这幅画 , 且不以画家的意愿为转移 。 但是 , 主顾及其继承人虽然拥有一幅画 , 画上是他本人或先人的容貌 , 却不能宣称这幅画是自己的作品 , 也不能否认这幅画的作者另有其人 。 实际上 , 一幅肖像画在交易中的价格 , 主要取决于画家是谁 , 而不是画的是谁 , 尽管对一幅名作而言 , 后者通常会被精心考证 , 并成为定价时考虑的一个次要因素 。 画家名望上升或口碑下降 , 不仅反映在一幅画的交易价格上 , 也影响拥有这幅画的人的文化资本 。 虽然这种影响不是线性的 , 但是 , 在一个在多重所有的完善框架内 , 画家和委托人/买家/藏家因此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分享机制 。
视觉|正在消失|《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