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梁鸿|故乡,艰难的重返

对话·梁鸿
以下为采访摘要
“我”是谁

对话 梁鸿
梁鸿 , 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 。 出版有文学代表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梁庄十年》《神圣家族》 , 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灵光”的消逝》等 。
梁鸿|梁鸿|故乡,艰难的重返
本文图片

△梁鸿

对话 梁鸿
梁鸿 , 1973年出生于河南邓州穰东镇梁庄村 , 1991年于南阳四师毕业后当了三年乡村教师 。 1994年考入南阳教育学院 , 1997年考入郑州大学攻读硕士 , 200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
在2008年和2009年的暑假 , 梁鸿回到曾经生活了二十年的故乡 , 河南穰县的一个农村 。 做了类似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调查 , 并将调查成果形成文字 , 以《中国在梁庄》为名出版 , 在此书的前言中 , 梁鸿这样写到:梁庄不为人所知 , 它只是中国无数个相似的村庄之一 。 但是从梁庄出发 , 你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形象 。
梁鸿:在中国 , 乡村的话题是说不完 , 说不尽的 。

对话 梁鸿
2010年 , 梁鸿的作品《中国在梁庄》出版 , 获得“人民文学”等十几项文学大奖 , 被评论界认为开启了文坛新气象 , 引发300多家国内外媒体争先报道 。
梁鸿:其实我在写《中国在梁庄》的时候 , 是一种震撼之感 。 因为这个地方你之前虽然熟悉 , 但没有真的在内部探查过 。 当我站在梁庄的村头 , 看着暴雨之后的荒凉 , 重新听熟悉的人讲他们的故事的时候 , 是非常震惊的 。
田川:那是2008年左右 , 是什么样的情感让您觉得我得回梁庄 , 我需要书写梁庄?
梁鸿:原因非常复杂 , 比如学术原因 , 我一直在研究乡土文学 , 比如年龄原因 , 原来只顾着求学 , 现在一切尘埃落定后 , 人突然静下来了 , 心里某一块的愿望就升起来了 。 还有一个方面可能是社会原因 , 因为2000年左右农村是特别突出的一个问题 。
田川:您还说您感觉到了一种背叛?
梁鸿:我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 , 又在高校教书 , 又一直在关注农村话题的人 , 必然会想着我要回去 。 你不想忽略不见 , 因为它已经在你脑海里了 。 回到梁庄 , 我也有很多想法 , 很多愿望想去实现 。
田川:您觉得实现了吗?
梁鸿:没实现 。
梁鸿|梁鸿|故乡,艰难的重返
本文图片

△梁鸿 著
梁鸿:我在干嘛?我写了这么多人的命运 , 但我没有丝毫的改变 , 我也没有能力去改变 。 那我写这些难道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吗?今天你仍然可以这样说自己 , 你太虚伪了 , 太自私了 , 你得到了名与利 , 但你的梁庄人什么也没有得到 。 而这群人在你的脑海中长久存在 , 他既是梁庄人 , 也是我的家人 , 又是中国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 。 那种内疚感、虚伪感会一直缠绕着你 。
后来我就背着包一个人回老家了 。 我沿着湍河往前走 , 走了好远好远 , 特别疗愈 。 就是“逝者如斯夫”的感觉 。 虽然你的奋斗如此渺小 , 但另一方面你又觉得人就是这样生活的 , 它不会让你特别悲观 。 我觉得人都会从一个理想化的状态 , 慢慢到现实化的状态 。
梁鸿|梁鸿|故乡,艰难的重返
本文图片

△梁庄的人们
梁鸿:当年刚写完《中国在梁庄》的时候 , 很多人讨论乡村沦陷 , 故乡沦陷 , 包括一些乡村问题 。 我觉得好像看到了某种声音 , 但实际上生活的行进是非常慢的 , 改变也是非常慢的 。 一开始我抱着巨大的 , 好像要改变社会的愿望 , 后来我就慢慢告诉自己 , 我只要认真地写书 , 把人生的复杂性、生存的复杂性写出来 , 呈现出来 , 也是一种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