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慧能问弟子;
“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 , 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 , 神会之佛性 。”
师日:“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 。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六祖问弟子,说我有一样东西,无始无终,无名无字 , 没有正反背面 , 众人可知是什么?
他的弟子神会答到,师父,您说的是万法之本源 , 众生之佛性!
六祖曰,我跟你说无名无字 , 你偏要弄个名讳,说什么本源和佛性 , 你只知所以,不知所以然 , 只停留在意识层面!
《道德经》曰“道可道 , 非常道 。名可名 , 非常名” , 道的真谛 , 超出众生六根之外,即眼耳鼻舌身意,不在一切意识当中,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错,即便六祖在弘忍大师授法时开悟 , 也只能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缓纹谧孕裕苌蚍ā?,这句话描述了自性的规律,也没说清楚何为自性!
通常禅宗弟子是否开悟见性,都要上师印证,无法自己断定,否则会误入歧途,弟子是不是已经开悟见性,可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来验证,而不是一问一答,如果有问有答,都有可能误入歧途,譬如,师父和弟子喝茶,师父突然把茶杯摔了,如果弟子已经开悟见性,便会心领神会 , 或者微微一笑,或者磕头作揖,一切都在不言之中,这就是以心印心,当然,这样的验证,首选上师一定要有智慧,懂得方便之道 , 其次需要因缘具足,方能启迪!
这个虽不立文字,但之前有佛经,须有基础慧根,然后才能接受棒喝,顿超直入,打破顽空,明心见性 。
后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但未印证之前,诸心不一 , 所以不立文字,求因人施教罢了 。
禅宗是心向内观 , 自结法缘,明心见性为基 。
人也可以不信,如梁武帝初也不信达摩,可是达摩一苇渡江,坐影印石,凡人总是见到神通才肯信 。慧人却知命本俱 。
【禅宗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佛不渡无缘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