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林逋书 , 纸本行书 。 纵32厘米 , 横302.6厘米 。 书于宋天圣元年(1023)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全书名为《自书松扇五诗卷》 。
《自书诗帖》这幅作品的大片空白和清雅的墨痕 , 创造了一个标致雅洁 , 自然宁静的气氛 。 他的书法有一种气 , 一种清雅静逸之气 。 其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 , 暗香浮动月黄昏” , 是对他书法的绝妙评价 。
本文图片
【|宋代林逋行书《松扇五诗卷》欣赏】【局部放大】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释文 :
制誥李舍人 , 以松扇二柄並詩爲遺 , 亦次來韻:
編松爲箑寄山中 , 兼得紫微詩一通 。 入手涼生殊自慰 , 可煩長聽隱居風 。
孤山雪中寫望:
片山兼水遶 , 晴雪澓漫漫 。 一逕何人到 , 中林盡日看 。 遠分樵載重 , 斜壓葦藂乾 。 樓閣嚴城寺 , 踈鍾動晚寒 。
孤山從上人林亭寫望:
林表秋山白鳥飛 , 此中幽致世還稀 。 誰家岸口人煙晚 , 坐見漁舟兩兩歸 。
送史殿省典封川:
炎方將命選朝倫 , 治行何甞下古人 。 擁飾肯辭臨遠郡 , 登艫還喜奉慈親 。 水連芳草江南地 , 煙隔寒梅嶺上春 。 若過中途值歸雁 , 慰懷能與致音塵 。
春日齋中偶成:
空階重疊上垣衣 , 白晝初長社燕歸 。 落盡海棠人臥病 , 春風時澓動齋扉 。 殿直丁君自沂適閩 , 艤舟惠顧晤語 。 未幾 , 且以拙詩爲索 , 病中援筆勉書數章 , 少塞好事之意耳 。 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 , 孤山北齋手書 , 林逋記 。
《松扇五诗卷》 , 行书 , 纸本 , 纵三二厘米 , 横三二零·六厘米 , 凡三十四行 , 每行字数不一 , 共二百八十五字 。 此卷行书五言、七言诗共五首 , 分别为《松扇》、《孤山雪中》、《孤山松亭》、《送史》和《春日》 。 林逋卒于宋仁宗天圣六年(一零二八) 。 此作款署“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孤山北斋手书林逋记 。 ”知此卷作于宋仁宗天圣元年(一零二三) , 时林逋年五十七岁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林逋以诗著称于世 , 一生隐居 。 此书诗卷笔势瘦挺健劲 , 风格独殊 。 起笔多用侧锋 , 多见露锋而入 , 虽有隐锋收笔 , 而更多露锋而出 , 牵连映带间亦见露锋 , 不欲深藏圭角 。 以此其书势于瘦挺中更为孤峭 。 林逋生于宋初 , 晚于李建中 。 评者多称“林逋伤瘦 , 建中伤肥 。 ”其实燕瘦环肥 , 各具其姿 , 书之为体 , 不可专执 。 要在用笔骨力 , 善笔力者多骨 。 书贵瘦硬方通神 , 与其太肥不若瘦硬 。 但用笔之势 , 不可一概 。 林、李二人书体虽异 , 但都字中有骨 。 林书瘦而不枯 , 可乐得法 。 字形稍长略向右下取势与李建中《土母帖》相似 。 但林书笔法瘦挺 , 结字尤峭劲 , 卷中一个“耳”字 , 六个“中”字 , 长竖都用悬针 。 六个“人”字 , 一撇侧锋而入 , 露锋而出;一捺藏锋而入 , 敛锋而出 。 神清骨冷 , 气韵非凡 。 宋代书法受五代书家杨凝式影响极大 , 笔势多见遒放纵逸 , 宋代简帖款工行宽字疏 , 尤受杨氏《韭花帖》影响 。 此卷行距极宽 , 行间是可写入同形字体两行 , 字距疏朗 , 字字清劲 , 气足神完 , 极为潇散有致 。
- |柳公权行书《兰亭诗卷》
- 赵佶|宋徽宗赵佶楷书瘦金体《跋欧阳询行书张翰帖》
- 青阳|探访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宋代“铁骨”遗风绵延至今
- 赵孟俯|赵孟頫行书《青山吟》,秀美无比,别有一番特色!
- |宋徽宗赵佶行书《蔡行敕卷》,墨韵流畅,潇洒清劲
- 苏轼|苏轼行书集字千字文
- 诗词|两代学人与宋代诗词的两门“课”
- 故事传记|寓意时观画,怡情偶听琴——鲜于枢 行书《秋兴诗册》
- |谷雨节气,赏析宋代陆游的《出行湖山间杂赋》
- 原典|南宋黄善夫本《史记》:宋代建阳刻本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