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历史意义 北魏孝文帝迁都有何历史意义】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杰出的政治家,他的许多重要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为后来的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同时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大规模营造的龙门石窟,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
文章插图
孝文帝(467~499)是献文帝拓拔弘的长子,他出生于拓拔鲜卑的老家平城(今山西大同) 。
当时北魏的朝政大权全部把持在冯太后手中,拓拔宏出生后,冯太后就把大部分政务交还给献文帝,然后亲自抚养拓拔宏 。
皇兴五年(471) , 献文帝把皇位传给了年仅5岁的拓拔宏,是为孝文帝 。孝文帝在冯太后的教导下从小就对汉族文化很有好感,而且对祖母冯太后十分孝顺,并没有对冯太后专断朝政有任何不满 。
太和十四年(490)冯太后去世,23岁的孝文帝开始独自决断北魏政权 。这位精通儒家经典、才华过人的皇帝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乾纲独断 。
文章插图
孝文帝即位之后,决心延续祖母冯太后的改革 , 继续推行汉化政策,而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是迁都 。
当时北魏的都城在平城,平城地理偏北,天气寒冷 , 暴雪风沙天气常见 。再加上平城人口稀少,离中原地区偏远,不利于北魏对富饶的中原地区的控制 。
孝文帝就决定迁都于古城洛阳,把北魏的统治中心南移 。
迁都洛阳后,大批鲜卑人拖家带口的来到了洛阳 。可这些鲜卑人仍然穿着鲜卑人的传统服饰,说着鲜卑人的话 , 过着游牧生活,根本无法适应迁都后的生活 。
为了稳定局面 , 孝文帝在迁都后立刻决定改革风俗 , 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
于是 , 鲜卑人开始改穿汉族服饰,开始经营土地,开始向汉族人学习语言和耕种技术 。孝文帝大刀阔斧、移风易俗 , 通过文治的手段达到兴旺北魏的目的 。
北魏政权下的鲜卑人和汉人开始在文化、生产和风俗上日益融合 。
文章插图
1.客观形势:北方统一后,迁都洛阳一方面可以摆脱守旧势力威胁,另一方面便于接受汉族文化 。原国都平城气候寒冷,人口增多粮食供给发生困难,而且柔然势力威胁安全 。均田制颁布后,黄河流域的农业很快恢复,孝文帝施计“假南伐”南迁洛阳 。
2.汉化改革:迁都后 , 孝文帝进行一系列改革,民族融合,禁止鲜卑语,以汉语为通行语言;禁胡服,改姓氏,修学校 。
3.六镇之乱: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触动了鲜卑贵族及北方六镇的利益,524年六镇起义,北魏联合柔然镇压,高欢、宇文泰登场 , 后来奠基了北齐、北周 。
- 武则天为什么把都城迁到洛阳
- 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 商朝多次迁都的原因
- 隋炀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隋朝什么时候迁都洛阳
- 隋炀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隋炀帝迁都
- 唐朝首都是洛阳还是长安 洛阳是唐朝首都吗
- 洛阳地铁不公布客流「洛阳地铁与长春相比客流量太低不应再建轻轨网友何不食肉糜」
- 洛阳地铁乘车规定「官方回复事关洛阳地铁相关问题和建议包括乘车码携带物品等」
- 襄阳和郑州哪个好「武汉长沙郑州洛阳襄阳华中地区五强唯有襄阳没地铁」
- 洛阳地铁上座率「洛阳地铁客流这项成绩超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但潜力仍未发挥完」
- 东汉都城洛阳 汉朝都城是西安还是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