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聆雨子:我们需要哀叹功夫片的没落吗?( 五 )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作品不再是功夫片、不再是“以前熟悉的”功夫片 , 但此即为求变、即为新的生长点 。
从魔幻到历史 , 从神怪到人心 , 这与当初张彻胡金铨做的事情不是非常相似?
第二个变化 , 自然属于价值观范畴 。
每个类型本就有兴盛期和衰变期 , 就拿美国特有的西部片来说 , 黄金时代里也是占据好莱坞半壁江山的份额 , 近年日薄西山 , 除了科恩兄弟、昆汀等少数导演 , 几乎没啥人拍了 , 但是 , 它可以改头换面、化身为某些隐性元素 , 继续给其它电影提供营养:
比如 , 西部片的精神在于 , “现代文明到达了一个蛮荒之地、自以为是地觉得可以征服和改造它、却遭到了属于蛮荒本身的骄傲的抵抗” , 那好 ,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 , 《阿凡达》是否也可以看成是西部片——“传承了西部片精神的科幻片”?
功夫片或许也可如此 。
作为一种类型衰落了 , 但作为一种要素 , 依然春风化雨般渗透在一系列新作品里 , 持续地、不为人知地发挥作用 。
有时候 , 这作用并非技术性的、有目的的 , 而更像一种创作者的下意识 , 一种原型和母题的反复降临 。 就像建国之后若干年里 , 大量红色经典 , 乍一看肯定没半分功夫片的影子 , 但谁又能说《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这样的作品 , 它们的结构方式和人物气质 , 没一点武林侠士、草莽传奇的影子?
替身|聆雨子:我们需要哀叹功夫片的没落吗?
文章图片

同理 , 近年里叫好又叫座的、屡创票房奇迹的主旋律商业大制作 , 如《战狼》系列、《红海行动》等 , 主角无不以“一身的好武艺”为特征被人记住 , 以一敌百、身入虎穴、力挽狂澜、斩邪留正、嫉恶如仇等品质和行为 , 又何尝不处处闪现着功夫片时代最有神采的人物塑造经验?
不只是人设使用 , 更有不少以往独属于功夫片的场景设计、拍摄技巧、调度诀窍、剪辑节奏、表演方式 , 被用于看似与功夫片无关的此类作品当中 。
张艺谋的新作《狙击手》里 , 战争被浓缩在两位枪神之间 , 以一场近乎“决战紫禁之巅”和“华山论剑”的比武形态展开 , 且这种比拼 , 早已跃出了纯粹的技艺高低 , 而贯通于精神气蕴、人格高度的碰撞当中 , 这已经等于是在整体上化用了武侠电影的最高叙述形态 。 更不用说对子弹破空而过时“以极致慢速表现极致快速”的处理细节 , 破屏而出的都是各种功夫片里的暗器处理 。
替身|聆雨子:我们需要哀叹功夫片的没落吗?
文章图片

由于这些功夫人格的拥有者 , 无一不是革命英雄和革命军人 , 由于这些功夫技能的施用场域 , 无一不是反抗侵略、保家卫国 , 于是 , 功夫片再次回归了它的本质——侠之大者 , 为国为民 。
等于说 , 在狭义的功夫世界因各种原因显得不那么必需之后 , 功夫片主动化整为零 , 进入更宏大更匹配时代主旨的音域 , 以类型的看似消失 , 换来了类型的另类永存 , 顺带手 , 还探讨了之前自身一直在试图解决的问题:功夫的最高意义 , 究竟在哪里 。
保护和唤醒民众、民族力量的自证、内在的仁与悲悯、为天下苍生的奉献、对和平的守护 , 这些 , 才是中国功夫电影一直在努力奔向、也应该奔向的地方 。
既然如此 , 我们又何必哀叹“功夫片”的没落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 ,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平台观点 , 未经授权 , 不得转载 ,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 , 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