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罗克|献给“追光者”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 我只想做一个人 。 ”
这是遇罗克的故事
1980年北岛写下这首《宣告》 , 献给一位因为捍卫真理而罹难的青年 , 遇罗克 。
今天可能会有很多年轻人问 , 遇罗克是谁?
他是一名特殊时代下的殉道者 , 短暂的人生伴随着一系列的时代劫难 , 最终因为一篇《出身论》而被执行枪决 , 生命定格在27岁 。
遇罗克|献给“追光者”
本文图片

儿时的遇罗克与妈妈、妹妹
1942年遇罗克出生在南京 , 7岁随家人搬迁至北京东四北大街的胡同中 。 据说他从小聪明好学 , 成绩优异 。 但由于父母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 他三次报考大学都被拒之门外 , 一直笼罩在家庭出身的阴影之下 。 中学毕业之后 , 遇罗克插过队 , 做过各种临时工 , 被捕前是北京人民机器厂的一名学徒工 。
遇罗克|献给“追光者”
本文图片

遇罗克(后排左二)的全家福
1965年 , 姚文元的一篇《评新编历史剧》掀起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 当时 , 像遇罗克这样的“黑五类”子弟 , 即便不说话 , 处境也已十分艰难 。 但他却写文章反驳姚文元对历史和现实的曲解 , 并发表在《文汇报》上 , 提出与这种“机械唯物论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同时 , 他在日记里勉励自己:“道他人之不敢道 , 言他人之不敢言……使认识我的人知道生活并没有把我逼垮 。 ”
遇罗克|献给“追光者”
本文图片

当年姚文元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一文
1966年7月 , 遇罗克完成了《出身论》的初稿 , 驳斥了当时甚嚣尘上的“血统论” , 针对社会上流传极广的一副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 , 老子反动儿混蛋”进行了剖析 , 指出血统论的荒谬所在 。
《出身论》于1967年1月18日发表在《中学文革报》第1期上 , 署名“家庭出身问题研究小组” 。 原本印刷的三万份报纸在北京街头被抢售一空 , 不得不临时加印六万份 。 遇罗克在文中揭露出多年以来因家庭出身决定个人命运的种种不公现象 , 更直指文革开始后红卫兵对所谓“黑五类”子女的迫害 , 写道:“任何通过个人努力所达不到的权力 , 我们一概不承认 。 ”
遇罗克|献给“追光者”
本文图片

刊登在《中学文革报》第一期上的《出身论》
紧接着 , 他又连续在《中学文革报》上发表了五期文章 , 如《谈“纯”》、《“联动”的骚乱说明了什么》等 , 引起极大的轰动 。 读者来信像雪片一样寄往编辑部 , 必须每天用三轮车到北太平庄邮局去拉回那三四千封来信 。 随着这把野火愈燃愈烈 , 《出身论》在文革的漩涡中很快被定调为“大毒草” 。 1968年1月5日 , 遇罗克像往常一样带着饭盒去机器厂上班 , 就在那里 , 他被捕了 。
遇罗克|献给“追光者”
本文图片

《出身论》在当年的油印版
张郎郎说遇罗克似乎是一个天生的盗火者 , “他把入狱当作必然的结果 , 他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人数众多被侮辱被损害弱势群体的精神领袖 , 先行者 , 也是个殉教者 。 ”
1968年 , 因言获罪的张郎郎与遇罗克在看守所相遇 , 关在一间屋里 , 后来又挪到了同一个死刑号中 。 张郎郎比遇罗克小一岁 , 延安窑洞中出生 , 马背摇篮里长大 , 跟着一路打仗的军队进了北京 , 目睹了新中国的建立 。 他的父亲张仃自延安时期便是著名的红色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