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风靡上百年,这本书讲透了日本侘寂之美

风靡上百年
这本书讲透了日本侘寂之美
文 | 领读
01
茶的流派
至于中国人 , 则更不必说了 。 从公元4、5 世纪 , 茶就成了长江流域的居民喜爱的饮料 。 到唐代 , 烹煮的饼茶流行 。
茶圣陆羽已经写出了世界首部茶专著《茶经》 , 详细叙述了茶树的天然性质、精选茶叶的方法、适宜的茶具、煮茶的方法等等 。
日本|风靡上百年,这本书讲透了日本侘寂之美
本文图片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局部)
画面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茶末入铛煮法 。 是现存最早表现唐代煮茶法的绘画 , 展示了初唐时期寺院煮茶待客之风尚
宋代时 , 粉茶开始流行 。 人们把茶叶放在小石磨里研磨成茶粉 , 再把茶粉放到开水中 , 用精美的茶筅搅打 。 宋人对茶更加狂热 , 将茶饮上升到品玩的游戏层面 , 斗茶之风盛行 。 专情于艺术的徽宗皇帝 , 就是斗茶、分茶的高手 。
日本|风靡上百年,这本书讲透了日本侘寂之美
本文图片

[北宋]宋徽宗《文会图》
宋徽宗所画的茶宴杰作 , 也是对宋代龙凤团茶点法和品饮环境的生动写照
一代有一代之生活 , 明太祖朱元璋罢进龙凤团饼茶 , 改进芽茶 , 明代的风俗为之一变 。 茶叶的煮法、点法逐渐淡出 , 改为简便的芽叶冲泡 。
同时 , 因为新的撮泡法流行 , 前代流行的碾、磨、罗、筅之类的茶具皆废弃不用 , 泡茶的茶壶才真正出现 。
从此 , 简单的冲泡法保持至今 , 成为现代人的饮茶方式 。
日本|风靡上百年,这本书讲透了日本侘寂之美
本文图片

[明]文徵明《品茶图轴》
明代城市化发展迅速 , 茶馆林立 , 园林兴盛 。 文人士大夫优游于山林 , 品茶作为一种符号 , 在纪游、饯别、雅集、卜居中 , 都有它的身影
日本踏着中国文明的足迹一路追随而来 。 805年 , 最澄和尚携茶种由唐朝返回日本 , 开始种植茶树 。 1191年 , 随着入宋研究南派禅宗的荣西禅师回国 , 宋茶得以传入日本 。 南派禅宗迅速普及 , 宋茶的仪式及茶的理想也随之传播开来 。 到了15世纪 , 茶道已经在日本完全确立 。
日本|风靡上百年,这本书讲透了日本侘寂之美
本文图片

荣西禅师
02
独树一帜的茶道文化
为何茶道发生于日本 , 而非中国?周作人曾在《茶之书序》中说到 , “茶事起于中国 , 有这么一部《茶经》 , 却是不曾发生茶道 。 正如虽有《瓶史》而不曾发生花道一样 。 ”因为是“中国人不大热心于道 , 因为他缺少宗教情绪 , 因此对于道教与禅也就不容易有甚深了解了罢 。 ”
日本|风靡上百年,这本书讲透了日本侘寂之美
本文图片

丰原周延《茶道》
而茶道的“道” , 即来自道家的“道” 。 茶道的形式来源于禅宗的饮茶仪式 , 而禅宗正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继承者 。 茶道即在庸碌的日常生活中追逐美 , 是探寻生之艺术的唯美主义宗教 , 是道家思想的化身 。
道家主张事物的真正本质只存在于“虚”中 。 譬如 , 一间房子的实质 , 只能存在于由屋顶和墙壁围起来的虚空里 , 而并不存在于屋顶和墙壁本身 。 “虚”能包容一切 。 一个虚怀若谷、敞开心胸、不囿于事物的人 , 能够恪守和谐统一的原则 , 保持事物间的均衡调和 。
正如迦叶拈花微笑的故事所表达的 , 对于禅宗卓越的洞察力来说 , 言辞不过是思想的障碍 。 佛教经典的全部影响 , 也不过是个人思索的注脚 。 禅宗信徒把事物外在的附属品看作认清真理的阻碍 , 追求与事物内在本性的直接交流 。 他们主张只要通过神圣的冥想 , 就能到达自我实现的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