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成语是什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说什么的

《悯农二首》,出自唐代诗人李绅之手 。其中《锄禾》一首,更是让世人感慨万千又历历在目的生活体验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成语是什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说什么的

文章插图
其实《悯农》二首,是李绅年青时看到农民如此辛苦劳动而不能饱腹的情景而作 。既有对农民“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的同情,也有对剥削者“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愤概!
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本义如何?01:何为“锄禾”?
“锄禾”,不是断字义解释锄掉了禾苗,而是指农民耕种粮食到收获的过程中劳作方式,其目的是保护禾苗,防止杂草丛生i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成语是什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说什么的

文章插图
那么这个除草的过程就叫做“锄禾” 。其好处有二:一是压制或除去杂草生长,满足禾苗的成长空间;二是防板结松了土壤,利于禾苗根部吸收养分 。
那“锄禾日当午,汘滴禾下土”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有人明言是“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似乎也对 。事实上,是不对的 , 这只是诗人写出此两诗句的目的所在,告诉或警醒后人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而已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成语是什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说什么的

文章插图
真正的内含应该是:
“锄禾日当午” , 确定的是时间,说白了只有正中午时锄的草才能真正地被太阳晒死,其它时间段锄草死的不彻底 , 还可能死灰复燃 。所以说,无论做何事,掌握规律才重要 , 适时适地地开展工作 。
“汗滴禾下土”,这就是一种真付出 。人们习惯于懒散,总想少付出多得益 。俗话说:“人睡卖田 , 猪睡长肥 。”你不去劳动,怕热、怕流汗,就没有好果子给你吃 。一日三餐,并非只吃不干,吃饱了、喝足了,就要去流汗再劳动,让生活越来越富有才对 。说明无论做何事 , 有“汗滴禾下土”的付出精神,才幸福满足而快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成语是什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说什么的】是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一滴滴汉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 说明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 。农民种田之辛苦,粮食的确来之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