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非遗”传人姜文英:指尖有绝技 巧手裁出幸福来

非遗|“非遗”传人姜文英:指尖有绝技 巧手裁出幸福来
本文图片

绣娘正在刺绣(央广网发 剑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央广网贵州5月5日消息 一描一剪、一针一线……交织成了一名“手艺人”的白天黑夜 。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有这样一名能工巧匠 , 她用手中的剪刀针线和掌中的老茧 , 将39载时光凝于指尖 , 无声诉说着匠人的执着真言 。 蝉联两届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刺绣技艺大赛冠军 。 她就是活跃在剪纸世界里 , 光耀自己且照亮他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苗族剪纸工艺大师、2022年贵州省“五一”劳动表彰获得者——姜文英 。
一大早 , 趁着晴好天气 , 姜文英来到剑河县革东镇五河村的潘花合家 , 回收订单绣片 。
潘花合与姜文英合作已有15年之久 , 每月都有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 。 村子里像潘花合一样与姜文英长期合作的绣娘就有15个 。
非遗|“非遗”传人姜文英:指尖有绝技 巧手裁出幸福来
本文图片

姜文英(左三)和村民在交流刺绣、剪纸技艺(央广网发 剑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无论刮风下雨、春秋代序 , 只要有空 , 姜文英都会主动上门回收绣片 , 结算工资并带来新订单 。 这几年 , 在姜文英的影响下 , 村里的10多名绣娘都加入了赚钱的行列 。
姜文英说她最高兴看到的就是每次工资发给绣娘的时候 , 因为绣娘们出自真心的笑容特别感染人 , 更证明了我的价值和意义 。
从事剪纸创作三十多年间 , 姜文英已记不清楚自己用废过几把剪刀 , 几根绣针 , 可她手上厚厚的老茧却记得 , 那里留下了时间打磨的印迹 , 记载着她是如何从一个花季少女到一名合格绣娘的所有岁月 。
非遗|“非遗”传人姜文英:指尖有绝技 巧手裁出幸福来
本文图片

姜文英(中)为学员指导剪纸技巧(央广网发 剑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直以来她都有一个心愿 , 就是帮助那些空有绝技而无致富门路的农村绣娘 , 将她们的指间绝技转化成指尖经济 。
在剑河县革东镇五河村绣娘潘四英的心里 , 姜文英不仅是自己的姊妹、挣钱的领路人更是自己的老师 , 她说:“姜文英老师不仅技术高超还十分有耐心 , 经常教我们绣新花样 。 以前我们都是自己绣自己穿的 , 自从遇到她 , 才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手艺还能变成赚钱的活计 。 ”
对于一名创作型绣娘来说 , 创作灵感尤为重要 , 然而 , 灵感却不会从天而降 , 有时它产生于跋山涉水的途中 , 有时出现在独处绣花裁纸的静谧里 , 它有时发生在老妪口口相传的故事中 , 有时又发生在家国大事的字里行间……它猝不及防又稍纵即逝 , 为了抓住这些创作源泉 , 姜文英总会第一时间赶到自己的创作天地去 , 用一描一画、一剪一划、一针一线记录下来 , 哪怕是在午夜酣睡的梦中 , 哪怕是在吃到一半的餐桌上 , 她说:“劳动能让人忘掉一切烦恼 , 能让人聚精会神 。 一天认真做好一件事 , 然后一年做好这一件事 , 最后十年二十年你甚至一辈子就做那么一件事 , 所以就成就了工匠 。 ”
非遗|“非遗”传人姜文英:指尖有绝技 巧手裁出幸福来
本文图片

衣服上的刺绣图案(央广网发 剑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幅作品从落笔描花样到收针作品成 , 共需要描样、挑剪、缕线等等八九道工序 , 大多时候为了创作出一副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 姜文英不得不缩减自己的吃饭时间甚至是休息时间 , 经常睡眠不足4小时甚至是通宵达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