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古往今来,悠悠母爱

mother|古往今来,悠悠母爱
本文图片

作者:刘雅婷 ,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她 , 是你哐哐翻踢时温柔抚触的忠诚卫士;她 , 是你呱呱坠地时欢欣落泪的勇敢女侠;她 , 是你嘤嘤学语时耐心教导的启蒙老师;她 , 仔细缝缝补补 , 将关爱和牵挂塞满你远行的包裹;她 , 辛苦忙里忙外 , 默默守望着你回家的路……
母亲 , 这个闪耀着慈爱光辉的词 , 如春风、如细雨、如暖阳 , 触动我们内心最温柔的情愫 , 凝成心底最深挚的情结 。 古往今来 , 母爱被人称颂 。
母亲节即将来临 , 笔者从古诗文中描写母爱的几个常见意象说起 , 共同感知母爱、感怀母爱 , 向伟大的母亲致敬!
1、蓼莪
蓼(lù)莪(é) , 本意为高大茁壮的莪蒿 。 莪蒿 , 是一种草本植物 , 也称为萝蒿、抱娘蒿 , “抱根丛生 , 俗谓之抱娘蒿”(参见李时珍《本草纲目》) , 明代王西楼在《野菜谱》中记载“抱襄蒿 , 结根牢 , 解不散 , 如漆胶 。 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 , 儿抱娘哭不肯放 。 ”莪蒿 , 因抱根生长 , 意寓着儿女对母亲的依恋 。
蓼莪 , 出自《诗经·小雅·蓼莪》 , 通过描写高大的莪蒿 ,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 抒发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
蓼蓼者莪 , 匪莪伊蒿 。 哀哀父母 , 生我劬劳 。
蓼蓼者莪 , 匪莪伊蔚 。 哀哀父母 , 生我劳瘁 。
这句话是说 , “高大的莪蒿却是散蒿、牡蒿 , 不可食用 , 可怜爹娘将我辛苦养育成人 , 我却无以为报 。 ”诗文进一步描写了养育子女的不易:
父兮生我 , 母兮鞠我 。 拊我畜我 , 长我育我 。
顾我复我 , 出入腹我 。 欲报之德 , 昊天罔极 。
《二十四孝》中记载了西晋孝子王裒( póu)“闻雷泣墓”的故事 , 王裒母亲在世时害怕打雷 , 死后埋于山林 。 每当打雷下雨 , 他就会到母亲墓地安慰母亲 , “儿子在此 , 母亲不要害怕” 。 “隐居教授 , 读《诗》至 哀哀父母 , 生我劬劳, 遂三复流涕 , 后门人至废《蓼莪》之篇 。 ”
王裒教书时 , 每当读到《蓼莪》这首诗时 , 就会痛哭流涕 , 因此他的学生一直注意避免再读到这首诗 , “蓼莪”也因此成为了思念母亲的一种意象 。
2、慈母线 , 游子衣
提到母亲 , 许多人会想到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这首儿时反复吟诵的诗作 , 为我们呈现了这样的画面:昏黄的烛灯下 , 母亲穿针引线 , 为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 , 生怕孩子出门在外长期不能归来 , 于是仔仔细细地缝着每一个衣角 , 为孩子悉心添置好外出的衣物 。
这首诗以简单质朴的文字 , 让人感受到母爱的细腻和默默付出 , 一针一线 , 给游子从外而内的温暖 , 让人不禁感慨: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mother|古往今来,悠悠母爱
本文图片

清代汪文桂在《秋日同季弟归里和韵》写道“衣上辛勤慈母线 , 箧中珍重故人书 。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 。 清代蒋士铨在《岁暮到家》中写道:
寒衣针线密 , 家信墨痕新 。
诗人岁末回到家 , 看到母亲在为自己织着新的冬衣 , 给母亲寄出的信刚刚收到 , 墨迹还是新的 。 在那个年代 , 为儿女缝衣补衣 , 是母亲对子女最深挚、最朴实的爱的表达 。
3、萱草花
萱草花 , 也称为谖草、黄花菜 , 忘忧草 , 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 。 许多人知道这种花 , 是通过电影《你好 , 李焕英》中的主题曲《萱草花》 。 关于萱草花的种植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 , 《诗经·卫风·伯兮》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