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古诗文网 我不禁想到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

谢谢悟空诚邀!初唐的张若虚流传下来的诗歌不多(仅有两首) 。“别的诗”如果是指张若虚的诗而言,那是因为另一首诗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未能达到《春江花月夜》的高度;如果是泛指其他诗人(包括所有诗人)写的诗,这个问题的提法则是提得不够周密的,因为被后人传诵的诗篇是不胜列举的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能穿越时空 , 从它问世至今,一千多年来,成为朝朝代代的人们所喜爱而广为传诵不衰的诗篇,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在于它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完美的统一 。闻一多先生曾称誉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因此,一生仅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凭着这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一看这诗篇的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了:春、江、花、月、夜,诗人将这五种意象集合在一起,体现出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令人寻觅的奇妙的艺术世界 。诗人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图画一一江潮滚滚与海相连,明月相随与潮共生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与大海连在一起,气势恢宏壮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水涌生 , 景象壮观而迷人 。一个“生”字 , 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鲜活的生命力!月光闪耀千里万里 , 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天的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月华) 。同时,又巧妙地回应了“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是十分精微的: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 , 汀上白沙看不见” , 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美妙的艺术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的恬静而幽美!开头八句诗,由小到大,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到一轮孤月上 。
清明澄彻的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迩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长久的 。因而“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叹而不绝”,使我们得以吟听到由初唐入盛唐时期的时代回声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句的“只相似”而来的,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似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而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起波澜,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将笔触由上半篇的描写大自然景色转入到对人生图景的描绘,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何处相思明月楼”四句,“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不定 , 象征着“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在诗中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和处所 。“谁家”“何处”两句是互文见义,正因为不是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故意提出这样的设问,真是一种相思 , 牵出两地离愁 , 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