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书法审美中“拙”比“巧”的艺术境界更高

在中国美学中 , 有优美 , 即阴柔、平和、冲淡之美;也有壮美 , 即奇崛、拙朴、崇高之美 。 书法中帖学一路 , 如二王书法 , 是优美的代表;碑学一路 , 如《西狭颂》、《爨宝子》等 , 属壮美的代表 。 当然还有碑帖融合一路的书风 , 如赵之谦、于右任等 。 但从书法史上碑帖并尊的名家书法作品看 , 大多体现出更趋向壮美的风格 。 当代书法名家如沈鹏、孙伯翔、金伯兴、王镛、鲍贤伦、沃兴华等书风即属此类 。
傅山是兼具晚明和清初艺术风格的书法家 。 一方面 , 他是求“奇”最为激进的艺术家 , 是那个时代最后一位狂草大师;另一方面 , 他是碑学思想最早的雄辩鼓吹者 。 他年青时学赵孟頫 , 在明清朝代更替后的中年时期开始师法颜真卿 , 在审美情趣上与颜鲁公颇为同调 。 他在《训子帖》中说:“宁丑毋媚 , 宁拙毋巧 , 宁支离毋轻滑 , 宁直率毋安排 。 ”这就是著名的“四宁四毋”审美思想和审美追求 。 他这里所说的“丑、拙”即是中国美学的壮美 。 其实在书法史上 , 提倡古拙之风的 , 在傅山之前早已有之 , 黄庭坚说“凡书要拙多于巧” , 姜夔也说“与其工也 , 宁拙” 。 但都不及傅山如此径直提倡“丑、拙”来得惊世骇俗 , 振聋发聩 。 在帖学走向衰微 , 时代书风即将掀起新的浪花时 , 傅山以老庄思想中崇尚拙朴、天然的美学思想来指导书法创作 , 力克巧媚糜弱之风 , 可谓时代的最强音 , 同时也为清后期碑学的兴起提供了思想武器 。 对丰富中国书法审美的广度有着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美学家蒋勋先生说:“怎么才能写出笨笨拙拙的感觉?在中国美学中 , 大概是拙比巧更难 。 拙是放弃了巧 , 所有学来的技巧都不再卖弄了 , 才叫做拙 。 拙并不是笨 , 拙是我有巧的能力 , 我不卖弄巧的部分 。 ”
从大众的认知水平来看 , 大多对优美的书风(漂亮字)比较褒扬 , 而对奇崛、独特、崇高一路的比较“拙”的书风存在异议 , 甚至以所谓“丑书”进行攻击、谩骂 。 可见对壮美书风的认知需要更深厚之美学底蕴 , 也可以说对“拙”的理解和欣赏需要更高的审美境界 。 当然 , 并不是说 , 壮美的书风比优美的书风更高级;而是说 , 从审美的角度看 , “拙味”一路的书风 , 需要更高水平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
王羲之书法(唐人摹本)
书法|书法审美中“拙”比“巧”的艺术境界更高
本文图片

书法|书法审美中“拙”比“巧”的艺术境界更高
本文图片

汉《西狭颂》
书法|书法审美中“拙”比“巧”的艺术境界更高
本文图片

晋《爨宝子》
书法|书法审美中“拙”比“巧”的艺术境界更高
本文图片

傅山书法
书法|书法审美中“拙”比“巧”的艺术境界更高
本文图片

书法|书法审美中“拙”比“巧”的艺术境界更高
本文图片

赵之谦书法
书法|书法审美中“拙”比“巧”的艺术境界更高
本文图片

书法|书法审美中“拙”比“巧”的艺术境界更高
本文图片

于右任书法
书法|书法审美中“拙”比“巧”的艺术境界更高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