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沈从文逝世34周年:现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浪漫派,为何让我们念念不忘

沈从文(1902—1988) , 湖南凤凰县人 。 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 14岁时投身行伍 , 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 。 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 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 ,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 1946年回北大任教 。 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 。 沈从文的小说以湘西生活或都市生活为主要题材 , 具有浪漫主义特征 。 代表作《边城》、 《长河》、《从文自传》等 。 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 , 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 。
三十四年前的今天 , 1988年5月10日 , 沈从文 , 这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最后一个浪漫派” , 与我们永久地告别了 。
沈从文|沈从文逝世34周年:现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浪漫派,为何让我们念念不忘
本文图片

晚年的沈从文
这个咀嚼不尽的名字 , 这个名字下引人无尽遐想的《边城》、翠翠、茶峒、湘西、凤凰……构成了几代人对田园牧歌与人性之美的最初想象 。
沈从文 , 这位被视作“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中国作家 , 为何让我们念念不忘 , 怀想至今?
01
“北漂青年”沈从文
“如果你在年轻时有幸生活于巴黎 , 那无论你在哪里度过余生 , 巴黎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 , 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 ”多年后名满天下的海明威 , 曾这样总结自己在巴黎的追梦岁月 。
像每个法国外省青年对巴黎的向往那样 , 文艺青年都渴望在年轻时生活于自己国家的首都 , 在那里学习、游历 , 增长一番见识——更理想地 , 在那儿挣取名声与一席之地 。
二十出头的文学青年沈从文 , 怀着这样朴素的愿望 , 从遥远的湘西奔赴北平 。
沈从文|沈从文逝世34周年:现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浪漫派,为何让我们念念不忘
本文图片

1923年 , 到北平开始闯荡文坛的沈从文
在郁达夫《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里 , 我们可以看到沈从文北漂初期的尴尬处境:到北平的头两年 , 考大学屡次落榜的沈从文 , 被迫蜗居在北大附近一间逼仄的小客房里 。 他勤奋写作 , 投稿像雪片一样飞出去 , 却纷纷下落不明 。
穷困与迷茫中 , 他拿起笔写信给郁达夫求助:“我希望在先生面前充一个仆欧 。 我只要生!我不管如何生活方式都满意!我愿意用我手与脑终日劳作来换每日低限度的生活费 。 我愿……我请先生为我寻一生活法 。 ”
沈从文|沈从文逝世34周年:现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浪漫派,为何让我们念念不忘
本文图片

郁达夫(左一) , 现代作家 , 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
郁达夫的回信直接而“不留情面”:
“像你这样一个白脸长身 , 一无依靠的文学青年 , 即使将面包和泪吃 , 勤勤恳恳的在大学窗下住它五六年 , 难道你拿毕业文凭的那一天 , 天上就忽而会下起珍珠白米的雨来的么?”
好在 , 命运的指向总是峰回路转——收到郁达夫的回信不久后 , 沈从文的文章终于首次在《晨报副刊》获得发表 。
这是一个令人雄心勃发的开始 。 昔日的无名小卒 , 终于一只脚踏进了他梦寐以求的京城文人圈 。
初试啼声的沈从文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 。 彼时的他还不能想象 , 他的出现 , 将彻底改写中国现代文学史 。
02
最后一个浪漫派:关于爱的“信者得救”
在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评比中 , 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位列第二 , 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
沈从文|沈从文逝世34周年:现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浪漫派,为何让我们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