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领英不懂中国式招聘( 三 )


新技术 , 新招聘



事实上 , 招聘和社区一起做 , 也并不只有益处 。 比如 , 一些做招聘+公司评价的平台就会因为有过多的负面舆情而苦恼 。 毕竟没有一个“金主爸爸”愿意看到自己满屏的“差评” 。
对此 , 林晓佳就评价道 , “任何有评价、社区属性的平台做TO B商业化都会有这样的困境 。 一方面 , 他们要维护评价的公正性和用户的自由度 , 来保障用户感受;另一方面 , 他们也要优化评价去维护客户 。 这中间的平衡很微妙 , 招聘社交软件自然会有这样的困境和不断迭代的需求 。 ”
社交也许未必是招聘的核心“武器” , 但不断的创新一定是 。 王倩就表示 , “我坚信大模型会改变网络招聘的未来 。 ”
她进一步解释道 , “就拿AIGC来说 , 它就可以改变招聘的体验——比如 , 很多用户是不太会写简历的 , 同样的雇佣者也未必会写招聘JD 。 AIGC可以在这方面帮助双方润色文字、更准确生成简历和JD , 而更准确的信息 , 才能更高效地相互匹配 , 从而提升招聘的整体效率 。 再比如 , ChatGPT也可以帮助HR做一些初步的沟通 , 来帮助雇佣者提高工作效率 。 ”
而对ChatGPT未来在招聘领域的展望 , 王倩则表示 , “未来也可能出现AI猎头、AI职业规划师等 , 在职业规划、求职过程中给予信息搜集、初步沟通甚至情感疏导的帮助 , 大大优化求职者的求职感受 。 ”
不断地接受科技创新的同时 , 未来招聘软件的核心竞争力还有精准的定位 , 和极致的差异化 。
要做“小而美”就要把“小而美”做到极致 。 比如 , BOSS直聘就极致地解决了招聘沟通效率的问题 。 林晓佳就举例道 , “除了全职求职者 , 兼职、实习、在校生招聘等细分赛道也可以关注 。 ”王倩则补充道 , “你能解决多少人力 , 就能‘吃下’多大的‘蛋糕’ 。 ”
另一方面 , 精准算法下的供需匹配 , 也是求职软件核心的竞争要素 。 贝拉就总结道 , “对于HR而言 , ‘推得准、回得快’就是硬道理 , 我相信对求职者而言 , 也是同样的 。 ”
领英中国的退出 , 或许有其必然性在内 , 但绝不是社交招聘的失败 。 无论社交与否 , 互联网招聘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文中张佳、贝拉为化名)
参考资料:
《独家专访领英中国陆坚:放弃社交媒体后 , 领英的中国故事何以为继?》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