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名溯源

隆回县成立比较晚 。 所辖区域原来分属邵阳、武冈、新化三县及辰州府所辖溆浦县的一部分 , 以邵阳县所辖地域为主 。 民国三十六年(1947)1月31日 , 湖南省政府发布141号指令 , 析邵阳县境内之隆回、隆中、隆治、中和、果胜、西胜、保和、礼教八乡及桃洪镇新建隆回县 。 当年8月1日 , 隆回县政府正式成立 , 县治设六都寨 。 1949年10月 , 隆回解放 , 建立隆回县人民政府 , 县治设桃花坪 。 此后又将武冈紫阳乡、石江乡的大部分和西坪 , 以及新化县的高平、罗洪、苗田 , 溆浦县的岩儿塘乡和庙山坪、芦茅凼划入 , 县名依旧 。
关于县名 , 当然也是经过了广泛讨论的 。 有人主张沿用古县名高坪和都梁 , 因古县治地离当时隆回县治所在地六都寨较远而被否定 。 也有人提出以魏源、蔡锷的字号“默深”“松坡”作为县名 , 还有人提出以“望云”“资北”“资滨”命名 。 这些都未采用 , 最后定名为“隆回” 。
清《嘉庆一统志》载:“隆回巡检司在邵阳县西北百八十里隆回市(今司门前) 。 明洪武五年(1372)置 。 本朝因之 。 ”清道光《宝庆府志》载:“明时邵阳为乡十七 , 厢二 , 里四十二……曰隆回 , 领里八……”又在“县西北瑶境(今小沙江)置十六峒 , 分属隆回司而统于邵阳县一厢” 。 清代隆回境内设有八都 , 即一都司门前、二都黄泥井(今黄金井)、三都匡家铺、四都鸟树下、五都大水田、六都六都寨、七都扒船庙、八都雨山铺 。 隆回建县时 , 基本上辖原隆回巡检司属地 , 因而定名为隆回 。 又据清道光《宝庆府志》载:隆回在明以前称“龙回” , 后改为隆回 。 清光绪八年《刘氏族谱》首卷载:“所有龙凤二形之地名 , 因圣谕禁革 , 理合凛遵 , 若作蛇鸟字代 , 恐失其名 , 今改龙为隆 。 ”
【|隆回县名溯源】关于“龙回”的来历 , 众说纷纭 。 隆回文史专家钱雄飞先生在《隆回县名考》(见《隆回文史资料》第一辑)一文中例举了几种说法:
一说:明太祖朱元璋御驾巡视湖南时 , 曾到达横板桥乡境内之天龙山 , 题匾“湖南第一山” 。 至此便不复西行 , 转身回京城去了 , 龙是帝王的象征 , 故名曰“龙回” 。
二说:隆回六都寨以北是沙质土壤 。 传说此地远古时为海 , 后来海水退去 , 龙也回归东海 , 因名“龙回” 。
三说:距司门前(明清时隆回巡检司驻地)北二公里有两条山脉 , 形似双龙在此回头 , 得名“龙回” 。 双龙回头之地即在司门前的双龙村 , 双龙亭也因以得名 。
此外 , 还有两个故事脍炙人口:一个说“龙回”是白云岩高僧白太师赐名;一个说是望云山寿福爷赐名 。
这几种说法 , 只有第三说有据可考 , 其他基本上是美丽的传说 。 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 , 宋朝时已出现“龙回”一名 。 据文史专家易立军先生考证 , 《湖南氏族源流》载:“(湘乡孙氏)始祖盛公 , 三国时任长沙太守 , 遂居长沙 , 传至南仲公 , 宋时筑室湖湘之东 , 生四子 。 ”其第三子名日宽 。 “日宽之子景芢、景任卜居邵阳龙回、紫阳 。 ”易先生认为邵阳龙回 , 即现在隆回县司门前镇孙家陇一带 , 紫阳即现在隆回三阁司一带 , 为隆回孙姓的两大族居地 。 易先生说“龙回”在孙家陇一带 , 可能是从地名中有“孙家”字样推论出来的 。 笔者认为 , 《湖南氏族源流》不可能标注到孙家陇这个村一级的地名 , 这个“龙回”就是讲司门前一带 , 包含孙家陇在内 。 司门前与紫阳是级别基本相当的地名 , 三阁司也是在紫阳辖内 , 并非等同 , 所以也没有标注到三阁司这个小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