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守卫生活:简·雅各布斯传》 , [美]罗伯特·卡尼格尔著 , 林心如译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 632页 , 128元
提起简·雅各布斯 , 即便是普通读者 , 也有不少对这个名字有所耳闻;至于城市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 , 尤其是规划界从业者 , 恐怕无人不知 。 但凡是该领域内的指南、导读类作品 , 几乎都会选入她的文章 , 谁能想象这样的书里会没有简·雅各布斯?在2016年5月4日 , 也就是她诞辰一百周年这天 , 谷歌甚至将搜索页面主题设置为雅各布斯 。 在同时代的城市研究者看来 , 雅各布斯只是一个总也不入流的门外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她对主流城市规划的持续批判 , 她的观点逐渐被人所接受 , 并成为这个时代最受尊敬的城市思想家 。 终其一生 , 雅各布斯保持着对大型建筑项目的怀疑;她对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模式的反对 , 始终未曾后退一步 。 作为思想家 , 雅各布斯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城市街头日复一日上演着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的重要性 , 批评破坏性的规划威胁了城市生活的根基 。 不过 , 大众眼中的雅各布斯似乎只有一副面孔——她是一个未曾拥有大学学位、却留下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 以下简称《死与生》)这部名著的老太太;她不漂亮 , 但也说不上丑;她在报刊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文章 , 也亲身走上抗议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的最前线;她活跃在纽约的市民团体中 , 搬到加拿大多伦多后依然秉性不改、战斗不止 。
【|李文硕︱那个小镇女孩,怎么就成了简·雅各布斯】简·雅各布斯(婚前名为简·布茨纳)没有接受过系统完整的教育 , 虽然曾在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求学 , 但却因为高中教育不完整而被伯纳德学院拒之门外 。 这与她日后成为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 似乎有巨大的反差 。 简·布茨纳如何成为简·雅各布斯 , 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 近年来 , 有三部关于雅各布斯的传记颇具影响力和代表性 , 从不同角度尝试做出回答 。 第一部是2006年爱丽斯·斯帕伯格·阿历克休(Alice Sparberg Alexiou)的《简·雅各布斯:预见城市未来之人》(Jane Jacobs: Urban Visionary,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 在她百年诞辰的2016年又有两部传记问世 , 分别是彼得·劳伦斯的《成为简·雅各布斯》(Peter L. Laurence, Becoming Jane Jacobs,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和罗伯特·卡尼格尔的《守卫生活:简·雅各布斯传》(Robert Kanigel, Eyes on the Street: The Life of Jane Jacobs, New York: Vintage , 中文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它们讲述了成长的故事 , 一个宾州斯克兰顿(Scranton)女孩来到纽约打拼和生活的故事 , 一个小采访人员简·布茨纳成为思想家简·雅各布斯的故事 。
本文图片
《简·雅各布斯:预见城市未来之人》
本文图片
《成为简·雅各布斯》
阿历克休写作传记时 , 雅各布斯尚未离世 , 但却极力反对他人为自己作传 , 认为与传记作者合作将影响自己的写作计划 。 因此作为采访人员 , 阿历克休更多地依靠雅各布斯发表的文章、专著以及关于她的种种报道 。 也许是有感于雅各布斯在城市应当如何更新上与罗伯特·摩西的缠斗 , 以及对格林威治村这个老旧社区的情感 , 阿历克休将传主置于规划史的脉络上 , 全书意在展示雅各布斯在城市规划的舞台上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 为此 , 作者着重突出了雅各布斯人生中的两段经历 , 其一是与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城市研究者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的往来 。 两人同为二战后主流城市规划理论的批评者 , 对于联邦政府推动的城市更新更是指责有加 。 在1956年哈佛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上 , 雅各布斯作为《建筑评论》(Architectural Review)的代表参加并发言 , 其观点引起芒福德注意 , 也得到了他的认同 。 两人的代表作《死与生》和《城市文化》(The Culture of Cities)同在1961年出版 , 并且他们都为对方的作品撰写了书评 。 只不过 , 书评里不尽是溢美之词 , 反倒是赞赏其外、批评其中 。 在雅各布斯看来 , 《城市文化》“满是不正常言论 , 是一部充满偏见的、城市病的目录”;而芒福德则认为《死与生》缺少对城市社会的研究 , 也没有提供可行的城市再开发方案 。 不过 , 当雅各布斯出面反对修建曼哈顿下城快速路时 , 芒福德助她一臂之力 , 一封“有价值的分析公开信”解释了为什么此“路”不通 。 客观地说 , 芒福德的批评并非无的放矢 , 阿历克休也注意到了《死与生》的不足之处 , 而该书问世的前前后后正是阿历克休着墨颇多的第二段经历 。 作者注意到 , 雅各布斯在写作该书时已发现 , 规划界对她多年来在报刊文章中阐发的观点有所误读 , 虽然接纳了她的“街角杂货铺” , 但却误以为是“在街角建立杂货铺” , 甚至形成了一种偏见 , 那就是相信“建好人就来” , 而不去关心居民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 而作者也着重介绍了雅各布斯在书中提出的“守卫生活”“社会资本”等新概念的价值 , 并提醒读者注意 , 这样的概念早已辐射到在规划界之外 , 影响了普通大众 。 同时阿历克休也指出 , 《死与生》忽视了种族 , 也没有讨论专业规划人员怎样才能扭转中心城市的衰败趋势 。 不过整体看来 , 本书对于雅各布斯的观点和活动似乎有过誉之嫌 。 无论是在费城反对爱德华·培根的瑟萨特山改造计划 , 还是在纽约反对罗伯特·摩西 , 以及在多伦多的活动 , 作者无不以欢庆的笔调描述为雅各布斯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 而实际上 , 纽约的格林威治村保卫战让她身心疲惫 , 再加上越战的冲击 , 雅各布斯只得举家迁往加拿大 。 而且本书聚焦《死与生》 , 对于传主的其他作品几乎只字未提 。
-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2022届书法硕士毕业展,部分作品涉嫌抄袭?
- 科锐|读英国硕士海归,被认为是水硕,找工作难以满意,国外读硕真水吗
- 考研|研究生内的怪象:硕士“挤破头”想上岸,博士却得导师“哄着读”
- |安徽工业大学本科,北工大硕士毕业,找工作去长春、合肥还是济南
- |“金本科,银硕士”是真的吗?双非毕业生坦言:职场也存在鄙视链
- |“一年制硕士”归国不受重视?留学生回国发展后,现状引人深思
- 考场|逆袭!做行动的巨人,29岁安保员考取上海交大硕士,太励志了!
- 法学|西政法学女硕士求职只愿开4000元,老板您是认真的吗?
- 硕士研究生|“相照——蔡富军研究生工作室作品展” 开幕
- 深圳大学|我,深圳大学硕士毕业,入职山西烟草公司,透露薪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