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关帝信仰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关帝信仰文化
本文图片

观察华人民俗信仰的发展 , 关帝信仰与观音、妈祖等神佛堪称是世界性的信仰传播 , 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表征 。 关帝名羽 , 字云长 , 河东解良人(今中国山西省运城市) , 是汉末三国时刘备的重要将领 , 其桃园结盟、忠心汉室、不改其节等忠义勇武的形象与事迹历来传唱不已 , 备受历代人民推崇 , 从而发展成为神祇崇拜 , 衍为关帝信仰 。
谈及关公信仰发展的源流 , 唐代已见信仰开展 , 唐·董侹〈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已载录三则关公在南朝显灵的圣迹 , 其后信仰发展渐趋隆盛;据郝经《陵川集》所记 , 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公的祠庙已是“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迄于明初 , 《万历明会典》载明太祖朱元璋以“汉寿亭侯关王庙”列为京师祀典之一 。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明神宗敕封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 关公已成为帝级大神 。 清雍正年间 , 颁令全国启建武庙、并入祀典 , 按祭孔之太牢祭仪、春秋两祀 , 关帝列入国家祀典 。 明清以降 , 供奉关公的庙宇遍布汉土 , 传播至朝鲜、日本、越南、琉球、新加坡等汉文化圈 , 并扩衍至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尼、东帝汶、澳洲、美国、加拿大等地 , 故克劳丁·萨尔蒙在《南洋岛国的三国文化》更指出 , 三国文化对马来语系国家的影响“最重要的形式莫过于对关公的崇拜” , 显见关帝信仰已是国际性的文化现象 。
|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关帝信仰文化
本文图片

关帝信仰的发展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蕴 , 涵摄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与价值观 , 从而其信仰横贯儒家、佛教、道教等信仰体系 。 华人民间信仰多俗称关圣帝君、关圣帝、关帝爷、帝君;道教尊为协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汉天尊;佛教奉其为“伽蓝尊者”、“伽蓝菩萨”;儒宗神教扶鸾信仰者多奉为五恩主之首 , 俗称恩主公 。 关帝信仰发展除了横跨各个宗教系统 , 也成为各个行业的守护神 , 军警尚其忠勇而奉行业神 , 文人以其儒将典范而崇其为“五文昌”之一 , 商人奉为“财神” , 凡此种种皆可以看见关帝信仰在华人文化的代表性与重要性 。
分析关帝信仰能够以极其隆盛的内缘质素 , 乃源于中华传统道德的实践 。 《关圣帝君应验桃园明圣经》赞关帝曰:“精忠冲日月 , 义气贯乾坤 , 面赤心尤赤 , 须长义更长 。 ”关于关公的生平事迹 , 桃园三结义、关公保二嫂、解白马坡之围、关公破黄巾、关公不杀落马黄忠、义释曹操等在庙宇壁画、说唱曲艺、小说戏剧等经常可见 , 关公对汉主刘备的忠贞不二无疑是“忠”的典范 , 义薄云天的形象、行谊更为人津津乐道 , 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更将关公列为“义绝” 。 关公对于“忠义”的极致实践 , 无疑是后世对祂最显著的评价 。 历来官方不断地敕封关公 , 如: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封为“义勇武安王” ,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 , 清顺治九年(1652年)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 清光绪五年(1879年)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 分析此等封号 , “圣”的意涵犹如是理想的圣者典范 , “忠义”则是关公成圣成神的核心内涵 。
|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关帝信仰文化
本文图片

关圣帝君成圣成神后 , 深受黎民与历代帝王的敬仰 , 不少文士也将关帝信仰“儒化” , 纳入儒家伦理规范里 。 关公诚信忠义的形象俨然是群众道德的标杆 , 从而其信仰具有匡世教化的作用 , 以关帝为中心的经籍与儒家思想唱和 。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帝君曰:人生在世 , 贵尽忠孝节义等事 , 方于人道无亏 , 可立于天地之间 。 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 , 身虽在世 , 其心已死 , 是谓偷生 。 ”关帝信仰文化十足地彰显著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孝节义”之道德轨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