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塔可夫斯基:“他不仅仅是他自己”】《伊万的童年》
关于知识分子的“忧思”在塔氏的其他多部电影中出现 。 电影《乡愁》中的人物说:“人人都追求快乐 , 可是有些东西比快乐更重要 。 ”这句话折射了导演对知识分子最高存在境界的认知:“艺术创造不是自我表达或自我实现 , 而是以自我牺牲创生另一种现实、一种精神性存在 。 ”电影中 , 作家安德烈与数学教师多米尼克都以“牺牲/创生”的方式 , 将可知的精神性存在加以呈现 , “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 , 升华精神与激发信仰 。
果戈理在1848年的一封信中提到:“我的工作是以活生生的形象传道 , 而非以滔滔雄辩 。 我必须要展现生命的整个全貌 , 而非讨论生命 。 ”电影《牺牲》中亚历山大也如果戈理的看法一样 , 他对自己一直“说啊 , 说啊 , 说啊”感到厌恶 , 他说:“我这才理解哈姆雷特 , 高谈阔论让人忍无可忍 , 立即停止空谈做些实事!”亚历山大以实际行动拯救世界并遵守诺言 , 最后被医院的人当作疯子强行带走 。
《潜行者》中的潜行者作为博览群书的知识分子 , 在监狱中被剥夺了一切 , 物质上一无所有 , 无法给妻子带来任何东西 , 但他却希望能帮那些“已经绝望了的、没人能帮的人” , 他“只剩禁区这里了” , 他的快乐、自由和自尊都在这里 , 他带来的人都像他一样不快乐 , 他说“他们只有我” 。 “潜行者”像献祭一样把自己奉献给这些没有希望的、甚至充满“怀疑”的人 , 冒着危险带领他们走入象征自由与灵性的“禁区” 。
本文图片
塔可夫斯基在皮卡迪利的演讲中讨论了知识分子的“爱自己” , 他说他“已经对取悦自己没有太大兴趣了 , 或许这正是我爱自己的开端” 。 这种超越了感性与理性存在层次的“爱” , 恰恰是在向克尔凯郭尔定义的人的最高存在升华 , 让至善的“爱”这个朴素行为成为决定人存在意义的核心元素 , 升华人的存在 。
精神化男性与日常女性的张力
塔可夫斯基在电影《飞向太空》中放置了苏格拉底的石膏雕塑 , 并把他的“知识即美德”的看法引入电影中 , 并对其逻辑进一步延伸 。 电影中年轻的伯顿“并不赞同不惜任何代价追求知识” , 他认为“知识只有在道德基础上才有效” 。
本文图片
《飞向太空》
电影《牺牲》中 , 亚历山大说:“人们不断侵犯自然 , 把文明建立在恐吓、暴力和强权上 。 我们所有的‘科技进步’ , 只是为更快捷地得到享乐……一旦我们获得科学突破 , 立刻就被用来助长邪恶 。 ”随着科技知识的发达 , 知识如果不是在“道德基础”之上 , 势必会导致事物发展的不可控阶段 , 如广岛原子弹事件、切尔诺贝利事件及各种生化工厂爆炸事件 。
塔可夫斯基在电影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筑路工人、小学生、儿童侦察兵、军官、冒险家、流浪艺人、圣像画家、大公、鞑靼人、白痴、铸钟人、校对员、科学家、潜行者、母亲、传记作家、圣愚、女导游、心理学家、教授、医生、邮递员、巫师、演员 , 甚至“幽灵”等 。 除了《镜子》 , 塔可夫斯基电影的主角几乎都是男性 , 导演通过他们在不同时空内对人类历史与文明活动的参与 , 呈现俄罗斯男性在宏大领域内的驻足:他们在哲学中探寻真理并尝试阐释人类存在的意义 , 在俄罗斯的神学文化中践行并定义希望 。
- |托塔天王晁盖死后,为何林冲反而是第一个冲出来推举宋江做老大?
- |贝娜蒂塔·塔格里亚布:拼贴建筑
- 伊什塔尔城门|(国际)德国佩加蒙博物馆“镇馆之宝”——伊什塔尔城门
- |观文脉|你是你自己的灯塔
- 玄秘塔碑|如何写好《玄秘塔碑》最难写的字?
- 舍利塔|多国科技还原千年隋代舍利塔碑“真容”
- 温州博物馆|默默无闻的温州博物馆,为何跻身中国一级博物馆?古塔文物功不可没
- |花脚大仙分享《尘外千年: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文物展》下篇
- 西河大鼓|河北涞源塔崖驿村:西河大鼓“传承”新风尚
- 阿尔贝|俯仰之间, 已成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