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锦衣卫的评价

沈炼 , 明朝一个七品小官,本应淹没在浩瀚历史的小人物,因他死劾奸臣严嵩,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气节,所以在《明史》中有他的传记,让后人能够了解他 。他是浙江会稽人,从小好读书,以第一名的成绩从绍兴府学毕业,嘉靖17年考中进士,历任溧阳、茌平等地县令,为官清廉,有政绩,如果稍带点圆滑、精明,在官场还是挺光明的,但由于沈炼的经历和性格,注定了他悲惨的一生 。

对明朝锦衣卫的评价

文章插图
沈炼画像 。
沈炼生长在浙江会稽,那是个海寇猖獗的地方,他经历了倭寇之祸,心里早就埋下了杀敌报国的愿望,在丁忧其间,又与家乡士子们结成了越中十子社 , 史称“越中十子”,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的愤青,比如徐渭、陈鹤、诸大绶等,所以沈炼也成了一个义愤填膺的人物 。
对明朝锦衣卫的评价

文章插图
沈炼书法《草书诸家送别诗卷》 。
史书说他“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性格疏狂”,虽然为官爱民有政绩,但秉性耿直,得罪权贵,被罢官,时任锦衣卫都指挥使的陆炳,见其性格虽锋芒但有文采,便招为锦衣卫经历,这是个处理文书的从七品小官,一次陆炳带沈炼入严嵩府赴宴 , 本想让他露个脸,疏通关系,结果沈炼早就看不惯严嵩父子,在宴上对严氏揎袖斥责,碍于陆炳的面子,严嵩父子没找其麻烦,但彻底得罪了严嵩父子 。
对明朝锦衣卫的评价

文章插图
严嵩画像 。
嘉靖29年蒙古俺达汗入侵大明边关,严嵩认为紧闭城门不战,蒙古人自然无功而返,满朝文武噤若寒蝉,仅有监察御史赵贞吉主战,情急之下沈炼上书 , 痛斥蒙古暴行和严党专擅国事,列罪数十条,嘉靖皇帝觉得这是在打自己脸,廷杖后发配保安州,到了河北的沈炼对抗疏之心耿耿于怀 , 与当地人痛骂严嵩为常,这话就传到严嵩义子 , 时任宣大总督杨顺的耳朵里 , 敢说义父的坏话,这还了得,一次利用逮捕罪犯的机会,写上了沈炼的名字 。
对明朝锦衣卫的评价

文章插图
电影《绣春刀》沈炼形象 。
【对明朝锦衣卫的评价】于是沈炼被斩 , 4个儿子,2个诛死,1个发配戍边,仅有幼子因年龄小免处罚 。严嵩垮台后 , 沈炼一案被平反,朝廷追赠沈炼为光禄寺少卿,谥号“忠愍” , 并在保安州为其建立祠堂,戍边的长子沈襄被任用为官,留有作品《青霞集》 。
一句话,张震虽然演的好,可武功太差,不会飞天,不会内功心法,最悲催的锦衣卫[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