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现在看来,这个“南北榜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冤案 。刘三吾是个很正直的人 , 并不会在科举阅卷中徇私舞弊,而且也并没有必要这么做 。所以明惠帝朱允炆继位后,便将刘三吾征召还京 , 官复原职 。
那么为什么第一次录取的全是南方人,没有北方人呢?这是因为北方经过长期战乱,文化传承不足 , 各地文化断层现象严重 。南宋以来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 南方远比北方富庶 , 而且南方远离战争的破坏,文化发展繁荣 。南方人在科举方面优于北方人,并非难以理解之事 。实际上整个明清两朝,南方人都比北方人擅长科举 。
据日本学者檀上宽统计,从明惠帝建文元年至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之间的九次科举 , 一共录取进士 1398名 ,其中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这些南方省籍进士达1621名占总数的83.6%;而北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北方省籍进士总共有225名 ,仅占11.6% 。可见洪武三十年的丁丑会试 , 第一次录取的全部是南方人,完全是一种巧合而已,并非徇私舞弊 。
不过,作为皇帝的朱元璋 , 考虑的可不仅仅是科举的公平性 。他认为北方人被元朝统治的时间更长 , 心念元朝 。所以朱元璋希望在科举中兼顾南北 , 以此笼络北方人 , 维护大明王朝的统治 。《凤洲杂编》记载:
方人士服属于元较久 , 虑遗民犹有故元之思,颇欲以假科举名以笼络之 。可惜刘三吾等人没有领悟朱元璋的意思,才招来了这场大祸 。
文章插图
南北榜案的第二年,朱元璋便驾崩了 。其后的朱允炆、朱棣因为“靖难之变”、“五征漠北”,也没有精力去考虑科举中兼顾南北的问题 。直到明仁宗继位时,才开始重新考虑科举考试中区域公平的问题 。
洪熙元年 , 大学士杨士奇提出按地区录取进士的办法,得到了明仁宗的认可,明仁宗认为 , 往年科举北方人录取太少 , 导致北方士子不肯努力读书,如果能分南北取士,则可起到激励北方人的作用 。《明史记本末》记载: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 。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 。”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 。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 。”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例缄其姓名,请其外出‘南’‘北’二字 。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 。南北人材,皆入彀矣 。”仁宗曰:“然 。往年北士无入格者,故怠惰成风 。今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矣 。”从此,明朝开始实行南北方分开取士的南北卷制度 。
文章插图
公元1397 年(洪武三十年),天下的举子云集都城南京进行会试 。这次会试由鼎鼎有名的83岁翰林学士刘三吾和白信蹈等担任主考官 。
文章插图
发榜时,榜上竟无一个北方人 , 都是长江以南举子,头名状元是江西泰和人宋琮 。北方的落榜举子不服气抗议说,我们北方人文采再低也不可能连一个进士也不中 。主考官刘三吾是湖南茶陵人,落得个南方考官有做弊之嫌 。
文章插图
- 摘抄优美句子20句 著名语句摘抄
- 贵州近代史著名人物 贵州最有名的人是谁
- 回到明朝当王爷之杨凌传大结局是什么 回到明朝当王爷之杨凌传结局如何
- 对明朝锦衣卫的评价
- 明朝人殉的真实性 朱元璋陪葬的女子为何双腿被分开
- 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哪里 明朝早期,郑和七下西洋过程中
- 著名的关于母亲的故事
- 美国著名运动员一对黑人姐妹花
- 伤寒论诠释 伤寒论的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
- 情感挽回机构承诺的服务虚假 全国著名情感挽回机构